时间: 2025-05-13 04: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4:10:47
寄李学士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眼看游旧半东都,五岁曾无一纸书。
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
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後车。
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友李学士的思念和对自己求学经历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在东都游玩,五岁时没有读过书。平时与李学士同样有名,然而到了晚年却感到彼此疏远。稍微去东边的寺庙讨论此事,幸好有西方的朋友来帮助。告诉杜甫的儿子,这些事情应该早有准备,不应该等到濠水边才能知道鱼儿的存在。
陈师道(约1045-1100),字仲明,号宗道,宋代诗人,擅长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为题材。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对人生有深刻的见解。
《寄李学士》写于作者晚年,时值宋代中期,社会动荡,知识分子间的交往和相互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寄李学士》是一首充满思虑的诗,透过对友人的寄托与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回忆自己年少时的游历,叙述了自己在教育和知识方面的缺失,显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个人成长的自省。接着在“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中,作者直言与李学士的交往在年少时是平等的,然而岁月流逝,彼此却逐渐疏远,表达了对友情流逝的惋惜。
“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後车”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支持与依赖,诗人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彼此的隔阂,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最后一句“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则不仅是对杜甫儿子的告诫,也隐含着对自己晚年的一种警醒,强调了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友情的珍贵与流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反映出对教育的渴望、友情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五岁曾无一纸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遗憾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未来的期待
“说与杜郎须著便”中“杜郎”指的是谁?
a) 杜甫
b) 杜甫的儿子
c) 另一个诗人
诗中的“濠上始知鱼”意指什么?
a) 不应该后知后觉
b) 生活的乐趣
c) 友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