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6:16
盈盈一舸,载浓愁如酒。
往事重提梦回又。
素娥偏惹恨,倒景窥人。
萍影暗,似惜朱颜非旧。
乱山残水外。
东望吾乡,丝鬓风尘十年久。
倦旅欲何归,归已无家。
空魂断长堤烟柳。
再莫向尊前话飘零,
叹话到飘零,泪殷双袖。
一只轻盈的小船,载着浓重的愁苦就像酒一样。
往事再提,梦中又回到那个时候。
白色的月亮偏偏惹人恨,倒映的景象窥视着我。
浮萍的影子暗淡,似乎在怜惜那早已不再的美貌。
在这乱山残水之中,
向东望去,我的故乡,已经十年风尘满鬓。
疲惫的旅人欲归何处,归去却已无家可归。
空虚的灵魂在长堤的烟柳旁断绝。
再不要在酒杯前谈论那飘零的事,
叹息着谈到飘零,泪水湿透了双袖。
作者介绍:丁宁(约1871-1934),近代诗人,字惟白,号梅庵。他的作品常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且富有哲理,深受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丁宁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交织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洞仙歌·北湖泛月和梅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景与情的交融,展现了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美感。开篇以“盈盈一舸”引入,轻盈的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带着浓烈的愁苦,仿佛是对人生的无奈与无助的象征。接着,诗人通过“往事重提梦回又”的句子,唤起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带着些许的伤感与渴望。
在描绘月亮的“素娥偏惹恨”时,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突显了孤独与思念的双重情感,月光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痛苦与寂寞的映射。全诗在“倦旅欲何归,归已无家”的叹息中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的“再莫向尊前话飘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峰,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小船”象征着什么?
“素娥偏惹恨”中的“素娥”指的是?
“倦旅欲何归,归已无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丁宁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是通过对月的饮酒,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豪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围绕着月亮这一意象展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