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53
雨後晓起看山
晨起出蓬户,换却隔水峰。
细看只旧山,色与昨不同。
虽经夜来雨,未必有许功。
云师挈众嶒,置在蓝水中。
沙土俱绿净,草树添青葱。
不然近秋襄,那得还春容。
此意殊不浅,要将调诗翁。
判断索一语,可惜语不工。
正使语工著,不如山色浓。
早晨起床,走出简陋的小屋,看到隔着水面的山峰。仔细一看,这些山还是那几座,颜色却与昨天不同。虽然经过一夜的雨,未必有太大的变化。云彩像军队一样携带着众多的山峦,静静地停留在蓝色的水面上。沙土都变得绿意盎然,草木也显得更加青翠。如果不是临近秋天,怎么会有春天的景象呢?这种感觉非常深刻,想要将它写成诗。可是诗句的表达不够工整,遗憾的是语言不够精妙。即使语言写得再好,也比不上山色的浓厚。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杨万里在文学上倡导清新自然,反对浮华矫饰,风格清新脱俗。
《雨後晓起看山》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个人情感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此诗写于一夜雨后,清晨的山色令诗人产生了深刻的感悟,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雨後晓起看山》是一首极具自然美和思想内涵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雨后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晨起出门,出蓬户的简陋之感与开阔的山水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平实生活与追求自然的渴望。接下来,诗人对山景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情感。尤其是“色与昨不同”一句,强调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
然而,尽管经历了一夜的雨,诗人又感叹“未必有许功”,说明他对自然变化的思考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同时,诗中描绘的“云师挈众嶒,置在蓝水中”,通过生动的比喻,赋予了云和山一种动态的美,显示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最后几句,诗人感叹自己的语言未能表达出山的色彩之浓厚,展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敬仰。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清晨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诗人在对比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中“晨起出蓬户”中的“蓬户”指什么?
A. 高楼大厦
B. 简陋的小屋
C. 豪华的别墅
D. 游艇
诗人通过雨后的山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失落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厌倦
“云师挈众嶒”中的“云师”比喻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自然中的云彩
C. 战争中的士兵
D. 山中的动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