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1:52
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杜牧 〔唐代〕
矜红掩素似多才,不待樱桃不逐梅。
春到未曾逢宴赏,雨馀争解免低徊。
巧穷南国千般艳,趁得春风二月开。
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
这首诗表达了海榴花的美丽与凋谢,诗人感叹花虽美,却未能在春宴上得到赞赏。春天来临时,诗人没有参加宴会,雨后也无法忍受低头徘徊的孤独。花儿在南国盛开得千姿百态,趁着春风在二月间绽放,但可惜王孙却在游荡,归来时却见满地落英,令人惋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王孙”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贵族后代,寓意一种对流连于外、不归家之人的无奈与惋惜。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以七言绝句闻名,作品主题多样,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往往富有情感,抒发个人感受,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牧的晚年之时,表现了他对春天的怀念及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在这个时期,杜牧常常在思乡情怀与对世俗无奈的纠结中写诗,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境遇。
《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以海榴花的盛衰为切入点,通过花的凋谢,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转瞬即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榴花的艳丽与凋零,展现了南国春花的多姿多彩,表达对美好事物未能及时欣赏的惋惜。诗中“春到未曾逢宴赏,雨馀争解免低徊”一句,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仿佛在说即使春光明媚,却因未能与友人共赏而感到遗憾。最后一联“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则更具深意,既有对王孙游荡不归的无奈,也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花为媒介,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海榴花的美丽与凋谢,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事物未能及时欣赏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游荡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孙”是谁的代称?
A. 农民
B. 贵族子弟
C. 文人
D. 商人
诗人在春天没有参加宴会的原因是什么?
A. 生病
B. 忙于工作
C. 感到孤独
D. 不喜欢春天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惋惜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