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4:57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原文展示:
紫衣明主赠,归寺感先师。
受业恩难报,开堂影不知。
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
此际无人会,微吟复敛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紫阳和尚的送别之情。紫阳和尚身穿紫衣,是明主赠送的,返回寺庙让人感慨先师的恩德。受教于师,恩情无法报答,开堂的影子似乎无人知晓。夜里松风轻拂,雪在山下静静飘落,此时身边无人可以倾诉,诗人只能微微吟唱,默默收敛眉头,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孤独。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子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抒发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事感悟,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荀鹤与紫阳和尚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和尚的敬重和对师恩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紫阳和尚的送别,表达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以“紫衣明主赠”引入,强调和尚的身份及其受到的尊重,接着转向对师恩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以回报的无奈。这种情感在“受业恩难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师傅的教诲如同山间清风,难以用物质回报。
接下来的意象描写“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松风与山雪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宁静中沉思,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此际无人会,微吟复敛眉”,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极致,诗人只能在寂静中低吟,沉默中思考,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生命中的孤独感与思索,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松风”和“山雪”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师恩的感激与无奈,反映了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紫衣”指的是谁的身份?
“受业恩难报”中的“恩”指的是什么?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杜荀鹤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妙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