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9:05
触目生归思,那堪路七千。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自疑双鬓雪,不似到南天。
看到眼前的景物,勾起了我对归家的思念,怎么能忍受这七千里的路途呢?腊月时离开了这个地方,明年就在马上见面了。这里的城镇和山水都很巧妙,寒暄的日子与月亮的偏差也有些不同。我自问双鬓已白,似乎不再适合到南方去了。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子美,号少游,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离家在外的漫长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正值腊月,年关将至,归心似箭,情感愈加浓烈。
《闽中别所知》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展现了杜荀鹤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诗的开头“触目生归思”即以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诗人的情感,眼前的景物成了思乡的引子。接着“那堪路七千”,不仅描绘了归家的艰难,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接下来的“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渲染了诗人对归乡的迫切心情,腊月象征着旧年的结束,期待新年的到来。随后“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则描绘了沿途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带出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自疑双鬓雪,不似到南天”则是诗人自我感叹,白发早生使他对南方的归去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流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远方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织,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诗词测试:
诗中“七千”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腊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