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7:44
湘中秋日呈所知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
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在这片四海之内,竟没有一点自己的土地,我这一生只是在苦苦地吟唱。眼泪虚虚地垂落在异乡,却不滴落在他人的心头。雨色使湘江的树木凋零,滩上的声音却使塞外的鸟儿鸣叫。想要归去却始终未能实现,这难道不是在浪费时光吗?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求归归未得”可联系到古代文人因战乱或政治原因而流亡的普遍经历,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杜荀鹤(约835-902),唐代诗人,字子美,号东斋,晚号白云山人,生于湖南,游历广泛,诗风清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漂泊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简洁而富有情感。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湘中游历时创作的,正值秋天,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诗中蕴含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杜荀鹤的《湘中秋日呈所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以悲切的情感贯穿始终,诗人以“无寸土”开篇,表明自己在四海漂泊的无奈与苦闷。接着,诗人用“虚垂异乡泪”来描写自己流泪的无助,这种泪水并不能打动他人,反而显得更加孤独。雨色与湘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意境,似乎在暗示诗人心中的凄凉。最后,诗人感慨“求归归未得”,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而未能实现的失落。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更是许多身处异乡的游子的共同心理,具有普遍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雨色、湘树、滩声等自然元素交织出一种惆怅的氛围。同时,诗中运用对仗工整,语言简练,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表现力,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在异乡的孤独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反映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探讨了漂泊与归属的主题,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情感真挚,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中“求归归未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诗中用什么自然景象来渲染诗人的孤独感?
A. 蓝天
B. 雨色凋湘树
C. 夕阳
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态度是什么?
A. 享受
B. 感到无奈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