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出峡泊宜昌府(四首选一)》

时间: 2025-07-27 23:35:12

诗句

万山回首太陵(山旁)嶒,此日余生问最能。

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彝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5:12

原文展示:

出峡泊宜昌府
作者: 张问陶 〔清代〕

万山回首太陵山旁嶒,
此日余生问最能。
送尽奇峰双眼豁,
江天空阔看彝陵。

白话文翻译:

回望万山,太陵山在旁边巍峨耸立,
今天的余生,我最能体会此景。
将奇峰送尽,双眼已开阔,
在广阔的江面上遥望彝陵。

注释:

  • 万山:指众多的山峰。
  • 回首:回头望。
  • 太陵山:特指某个山名,可能有其历史或文化背景。
  • 旁嶒:高耸的样子。
  • 余生:余生指的是自己今后的生活。
  • 送尽:送走、离开,隐含着不舍。
  • 奇峰:形状奇特的山峰。
  • 双眼豁:双眼豁然开朗。
  • 江天空阔:江面开阔,天空辽阔。
  • 彝陵:指特定的地名。

典故解析:

  • 太陵山:可能源于某个历史事件或传说,具体文献可查阅相关的地理或历史书籍。
  • 彝陵:此地名可能与少数民族文化或历史相关,值得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问陶(约1640-约1711),字元白,号竹喧,清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感情,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问陶游览宜昌时,描写其在峡谷中泊船的情景,表达其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展现了作者在宜昌峡谷的壮丽景色中的深刻感悟。开头一句“万山回首太陵山旁嶒”,既描绘了山峰的巍峨,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诗中“此日余生问最能”一句,勾勒出一种时光流转的哲思,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渺小。同时,最后两句将目光转向远方的彝陵,展现了江面开阔的壮丽,传达出一种心灵上的豁达与开阔。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山回首太陵山旁嶒:描绘山脉的壮丽,展现诗人回眸时的震撼。
  • 此日余生问最能:表达对当下时光的珍视,思考未来的能力与可能。
  • 送尽奇峰双眼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眼界豁然开朗,感受到景色的丰富。
  • 江天空阔看彝陵:展现江面辽阔,诗人心境开阔,向往远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山”比喻壮美的自然景观。
  • 对仗:如“送尽奇峰双眼豁”,形成音韵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万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 太陵山:象征稳重与坚固。
  • 江天:象征开阔与自由。
  • 彝陵:代表着远方的希望和未知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山回首”中的“万山”指的是: A. 一个山峰
    B. 许多山峰
    C. 只有一座山

  2. “此日余生问最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A. 忧虑
    B. 期待
    C. 不在乎

  3. “江天空阔”中的“阔”意思是: A. 窄小
    B. 开阔
    C. 漂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作品中常常有山水意象,与张问陶在自然描写上的相似之处,但王维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而张问陶则更加直接描绘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发丰城县 江楼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 腊月十四日雨 三峡歌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十首 其九 岁暮杂感 故山四首 其一 镜湖 秋思 出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鹿字旁的字 包含蠡的词语有哪些 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头撞南墙 咏扇 惟利是视 赖体 牛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顾名思义 长石 詀言詀语 六亲同运 靑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上天入地 羐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