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

时间: 2025-05-13 12:08:01

诗句

十日公府静,巾栉起清晨。

寒蝉近衰柳,古木似高人。

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

海山归未得,芝朮梦中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08:01

原文展示:

十日公府静,巾栉起清晨。
寒蝉近衰柳,古木似高人。
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
海山归未得,芝朮梦中春。

白话文翻译:

十天以来,公府里静悄悄的,早晨起来梳洗打扮。
寒蝉在将要凋零的柳树旁鸣叫,古老的树木像位高人。
学佛的人不必担忧年老,儒生自己却因贫穷而自得其乐。
海山的归宿尚未得到,梦中却已享受到春天的仙草。

注释:

  • 公府:指的是官府或政府机构。
  • 巾栉:巾是指头巾,栉是梳子,这里指早晨起床后的梳洗。
  • 寒蝉:指寒蝉,春天鸣叫的蝉。
  • 衰柳:衰败的柳树,暗示时光流逝。
  • 古木:古老的树木,常用来比喻有德行的人。
  • 学佛:学习佛教的道理。
  • 宁忧老:宁愿不担忧变老。
  • 自喜贫:自己对贫穷感到欣慰,体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
  • 海山归未得:归隐于海山的理想尚未实现。
  • 芝朮:指的是灵芝和药草,象征长生不老。
  • 梦中春:梦中寻求的春天,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778年-841年),字子文,号青溪,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迁居至长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五言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姚合任职于公府期间,表现了他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对宁静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学佛与儒家思想的探讨。

诗歌鉴赏:

《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是一首描写诗人内心状态和理想追求的诗作。开篇以“十日公府静”引入,展现了官府的清静,唤起读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寒蝉近衰柳”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古木似高人则暗示着对智慧和高尚品德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不同人生观的反思,选择佛教的宁静与超脱,还是儒家的自得其乐,体现了个体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最后两句“海山归未得,芝朮梦中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尽管现实中未能如愿,但在梦中依然可以追求理想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和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日公府静:描写了一个清静的环境,反映了官场的安静与诗人心境的宁静。
  2. 巾栉起清晨:描绘早晨的梳洗,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生活的日常。
  3. 寒蝉近衰柳: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暗示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4. 古木似高人:将古木比作高人,象征着智慧与品德的高尚。
  5. 学佛宁忧老: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倾向,宁愿不忧虑年老,寻找内心的平静。
  6. 为儒自喜贫:从儒家角度看待贫穷,体现一种豁达心态。
  7. 海山归未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现实尚未实现。
  8. 芝朮梦中春:在梦中寻求理想的仙草,象征着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比作高人,表达出智慧与品德的高尚。
  • 对仗:如“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人生观的不同。
  • 意象:寒蝉、衰柳、古木等意象,富有自然之美,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与理想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在繁忙官场中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蝉: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
  • 衰柳:象征衰败与无常。
  • 古木:象征智慧和品德。
  • 海山:象征理想的归宿与向往。
  • 芝朮:象征长生和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蝉”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C. 富贵
    D. 青春

  2. 诗中“古木似高人”意在表达什么? A. 对年轻人的赞美
    B. 对智慧与品德的向往
    C. 对物质的追求
    D. 对官职的渴望

  3. 诗人对贫穷的态度是? A. 忧虑
    B. 自得其乐
    C. 愤慨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姚合《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王维《鹿柴》: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但姚合更关注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意境与人心的和谐。姚合诗中有更强烈的哲理探讨,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其一 寄曾道扶魏子存 踏莎行 题云间邦彦图刻本,寄张琢丈 踏莎行 其三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踏莎行 晓阴 踏莎行 乙酉正月游上海老城隍庙,余少年时常游地也,今久客金陵,故地重来,不胜感慨系之 踏莎行 新秋 踏莎行 踏莎行 芳尘春迹 踏莎行 昆嵛山团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抛持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三框儿的字 水底捞明月 狼嗥狗叫 掀雷决电 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发森竖 包含脆的成语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两点水的字 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敲冰戛玉 車字旁的字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洽普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面字旁的字 公升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