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杏溪十首 杏水》

时间: 2025-05-24 07:54:34

诗句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7:54:34

原文展示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水不与江水相连,是从林间深处自然流出。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处,山中弥漫着杏花的香气。我常常带着茶杯,日复一日地来到这里品尝这美好的景色。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不与江水接:意为这条溪水不与大江相连。
  2. 自出林中央:形容溪水源出于林中的中央位置。
  3. 穿花复远水:溪水在花丛中流动,又流向远方。
  4. 一山闻杏香:山中可以闻到杏花的香气。
  5. 持茗瓯:拿着茶杯。
  6. 日屡此来尝:常常在日子里来这里品尝。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杏花象征着春天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一千年—公元一零四五年),字子龙,唐代诗人,晚唐诗风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因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头两句“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将溪水和大江隔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立感,表明这条溪水的纯净和独特。接下来的“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美好,溪水在花丛中流淌,散发着杏花的香气,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两句“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带着茶杯,日复一日地来这里品茶,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富有韵律感,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舒适,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开篇表明溪水的独立性,强调其源出自然之中的纯净。
  •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描绘溪水流经花丛的景象,杏香弥漫,渲染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诗人以第一人称出场,表达了自己对这自然美景的向往和频繁造访的习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自然的精灵,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意象。
  • 拟人:赋予杏花香气以生命,使其像是能主动传达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人生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代表着自然的纯净。
  • :象征着春天和希望,寓意生命的繁荣。
  • :代表着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姚合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香气是什么花的?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菊花

  3. 诗人常常带着什么来这里品尝? A) 酒
    B) 茶
    C) 水
    D) 食物

答案:

  1. C) 姚合
  2. B) 杏花
  3. B) 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姚合的《杏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姚合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通过宽广的意境表现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台城路 台城路 台城路 殊庵诗友挽词 台城路 清明后五日,过五星寺视元庄殡宫 台城路 庚寅上巳丰城雅集,时玉树方闻震警 台城路 送桐城张先生予告归里 台城路 送桃乡农归长水 台城路 寄柯亭 台城路 与长水诸君别 台城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口字旁的字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谈今说古 遗簪绝缨 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拉一唱 风尘表物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察考 乙字旁的字 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六井 丶字旁的字 餐霞漱瀣 卝字旁的字 孤另 钻坚研微 法轮常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