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35
奉和四松
作者:姚合
四松相对植,苍翠映中台。
擢干凌空去,移根劚石开。
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
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清音胜在涧,寒影遍生苔。
静绕霜沾履,闲看酒满杯。
同荣朱户际,永日白云隈。
密叶闻风度,高枝见鹤来。
赏心难可尽,丽什妙难裁。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
这首诗描绘了四棵松树相对而立,苍翠欲滴,映衬着中间的平台。松树的干直插云霄,根扎在石缝中,生机盎然。阴阳的气息在这里交融,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亲自栽种。日月的光辉滋养着美丽的颜色,烟霭云霄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材。松树的清音超越了山涧,寒冷的影子在苔藓上蔓延。静静地绕过,霜沾湿了鞋底,悠闲地看着酒杯满盈。与朱红的门框相映衬,长日笼罩在白云之间。浓密的树叶在风中摇曳,高高的树枝上可以看到鹤飞来。尽情欣赏的乐趣无穷无尽,优美的事物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里没有原因可到,循环往复,已经几百回了。
作者介绍:姚合(约759年-822年),字子云,号阮溪,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官至给事中。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姚合晚年,正值唐代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诗人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姚合的《奉和四松》以四棵松树为中心,通过描写它们的生长环境与特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松树的苍翠和挺拔,象征着坚韧与生机;而“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充满了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尤其是在描写松树的清音和寒影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了松树的独特魅力及其所带来的宁静氛围。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无限留恋,似乎在感叹生活的无常与美好的瞬间难以长久。
逐句解析:
四松相对植,苍翠映中台。
描绘四棵松树相对而立,青翠的松树映衬着中间的平台。
擢干凌空去,移根劚石开。
松树的干直插入天空,根扎石缝,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
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
阴阳之气在此交融,仿佛是自然的巧手在栽种这一片松林。
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日月的光辉滋养着松树的颜色,烟霭与天空交融,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清音胜在涧,寒影遍生苔。
松树发出的清音胜过山涧的流水,寒冷的影子在苔藓上遍布。
静绕霜沾履,闲看酒满杯。
在静谧中走过,霜沾湿了鞋底,悠闲地看着酒杯满盈。
同荣朱户际,永日白云隈。
松树与朱红的门框相映衬,长日笼罩在白云之间。
密叶闻风度,高枝见鹤来。
密集的松叶在风中摇曳,高高的树枝上可以见到鹤飞来。
赏心难可尽,丽什妙难裁。
欣赏的乐趣是无穷无尽,优美的事物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
这里似乎没有原因可到,循环往复,已经经历了几百次。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和谐美好让人陶醉,同时也让人对生活的无常与变化产生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榕树
B. 松树
C. 橡树
诗中“阴阳气潜煦”意指什么?
A. 自然的寒冷
B. 自然的温暖
C. 自然的变化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自然的无奈与感慨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每位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