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25
阿瞒瓜分姿,见之垂髫中。
此心既弗乂,此道安可洪。
汉祚既坠地,馀子方困穷。
仁义傥自唱,历数岂不同。
挟令及宫阃,杀士延奴童。
至今吊古徒,哀痛殊未终。
实以己逼仄,遂令彼长雄。
画图出后世,略见经营工。
想其鼎峙势,亦天诱其衷。
此章弗徒歌,聊以裨国风。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瓜分汉朝权利的情形,我在年少时便对此深感不安。曹操的心思并非仁义之举,那他的所作所为又怎么能称得上伟大呢?汉朝的皇室已经倾覆,剩下的子孙正处于困境之中。即使仁义的歌声在世间流传,这样的历史又怎会有所不同呢?他挟持权令,杀戮忠臣与奴仆。至今人们对古人的哀悼尚未结束,痛苦的情感依然存在。其实是他自己逼迫他人,使得对手日渐强盛。后世的画图描绘了他的阴谋,显示出其经营的手段。我想起他如鼎般的强势地位,也许是天意使然。在这首诗中,我并不是单纯地歌颂,而是希望为国家的风气有所裨益。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批判。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对前代历史的反思时期,诗人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反映对权力斗争和仁义道德的思考。
这首诗以曹操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通过“阿瞒瓜分姿”的开头,诗人直接点出曹操的权力行为,接着以“此心既弗乂”来引出对其道德立场的质疑,表达了对其权谋的反感与失望。整首诗虽以曹操为中心,但实际上反映了汉末社会的混乱与对仁义的追求。
诗中对历史的回顾与批判,体现出诗人的历史责任感与对政治的关注。尤其是“至今吊古徒,哀痛殊未终”,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哀悼,更揭示了历史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最后两句“此章弗徒歌,聊以裨国风”,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诗人对时代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与仁义的反思,批判历史上的权谋之术,强调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阿瞒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此心既弗乂”是对谁的评价?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