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59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这段黄沙中干枯的骷髅,其实曾经是桃李的花朵。
如今我不忍心再去看它,曾经的我恨不得看不到。
时光像风一样不断吹打,美丽的眼睛和巧妙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它没有脚,没有眼睛,只需一笔便成了一片。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他的诗多以抒情见长,常常结合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
《髑髅颂》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髑髅颂》以骷髅为起点,展开了一幅关于生命、死亡和无常的画面。诗的开头以“黄沙枯髑髅”揭示出死亡的残酷和生命的短暂,骷髅曾是“桃李面”,说明曾经的美好和青春的消逝。接着“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一语,显示出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人生的无奈。
之后“业风相鼓击”,用风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在风中飘散。接着提到“美目巧笑倩”,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仿佛是对年轻时光的向往。然而“无脚又无眼”,则是对骷髅的冷酷描绘,象征着生命的无助和脆弱,最终以“著便成一片”收尾,暗示生命的消逝如同一笔勾销,留下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回忆。
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青春的无尽怀念。
全诗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现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揭示了生与死的哲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意象是什么?
填空题:全诗通过(__)表现时间的流逝。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死亡的无畏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