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21
原文展示:
秋日有怀乡国 杨亿 〔宋代〕
长安久客逢摇落,不独悲秋更忆乡。 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 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 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长久客居,遇到秋天落叶,不仅悲秋,更怀念家乡。 潘岳的头发即将变白,渊明的园中小路已经荒芜。 书信剪裁成尺素,却难以托付给鸿雁,梦中环绕着重湖,蝴蝶自在地飞舞。 游宦十年仍未归乡,尘埃覆盖的衣带让我后悔曾在沧浪洗涤。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表达了他长期客居京城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亿长期客居长安期间,秋日的萧瑟景象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日的景象和典故的运用,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长安久客逢摇落”一句,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潘岳二毛行欲变,渊明三径已应荒”则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书裁尺素鸿难托,梦绕重湖蝶自狂”进一步以书信难传和梦境自由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游宦十年归未得,尘缨却悔濯沧浪”则是对过去选择的反思,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后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秋日的景象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潘岳二毛行欲变”中的“二毛”指的是什么? A. 头发变白 B. 两根白发 C. 两种毛色 D. 两个朋友
诗中“渊明三径已应荒”中的“三径”指的是什么? A. 三条小路 B. 园中小路 C. 三条大道 D. 三个方向
诗中“书裁尺素鸿难托”中的“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布料 C. 纸张 D. 尺子
诗中“梦绕重湖蝶自狂”中的“重湖”指的是什么? A. 家乡的湖泊 B. 重重的湖泊 C. 湖的重量 D. 湖的名字
诗中“尘缨却悔濯沧浪”中的“濯沧浪”出自哪里? A. 《楚辞·渔父》 B. 《诗经》 C. 《论语》 D. 《史记》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