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12:39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
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
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离开故乡不远就遇到了老朋友,握手相欢的情景真是这样美好。礼乐的文化远远传承自鲁国的伯禽,宾客们争相到访就像魏公子的盛况一样。酒筵散去时,明月升起,马在马厩中长鸣,春风轻拂而起。在一生中,能够如愿以偿的人又有几个?今天我就向您请教从头到尾的事情。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景和士兵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均受到高度评价。
《题李别驾壁》是高适在遇到知己李白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认同与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这首诗以高适与李白的相聚为背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哲思。诗的开头描述了在离乡不远处与知己相逢的欢愉,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温暖情感。接着,诗人提到礼乐的传承,表明对文化的重视与自豪。随后描绘酒席散去后的宁静夜色,明月高悬,马鸣声响,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富有生机的意境。最后,诗人反思人生,感慨称心如意的人生有多少,这种哲学的思考让全诗更具深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与哲理性,体现了高适对友谊、文化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关系,同时对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的反思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中提到的"鲁伯禽"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宾客争过魏公子"中的“魏公子”主要象征什么?
高适与王之涣的诗歌均以豪放和真挚著称,但高适更注重友情与人生哲学的思考,而王之涣则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边塞情怀。两者的风格在各自的作品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