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

时间: 2025-04-26 22:45:57

诗句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

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5:57

原文展示

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 李山甫 〔唐代〕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崇徽公主留下的手迹,历经岁月,痕迹依旧清晰,但已无人收藏。诗中表达了对公主和亲政策的感慨,以及作为男儿的羞愧。寒雨洗去了香气,但恨意却如澹烟般长留。汾水似乎懂得人的情感,伴随着吞声哭泣,不忍停止。

注释

  • 一拓纤痕:指崇徽公主留下的手迹。
  • 翠微苍藓:形容手迹所在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苔。
  • 帝子和番策:指皇帝的女儿被派去和亲的政策。
  • 我是男儿为国羞:诗人自责作为男儿未能为国家分忧,感到羞愧。
  • 寒雨洗来香已尽:比喻公主的美好形象和香气已被时间冲淡。
  • 澹烟笼著恨长留:形容恨意如轻烟般长久不散。
  • 可怜汾水知人意:汾水似乎懂得人的情感,比喻自然界的同情。
  • 旁与吞声未忍休:形容汾水伴随着人的哭泣,不忍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山甫在看到崇徽公主留下的手迹后有感而发。崇徽公主是唐代的一位公主,被迫和亲,留下了手迹在阴地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批判和对公主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崇徽公主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深刻反思和对公主的深切同情。诗中“一拓纤痕更不收”和“翠微苍藓几经秋”描绘了手迹的沧桑,而“我是男儿为国羞”则体现了诗人的自责和羞愧。后两句“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则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恨意的持久。最后两句“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拓纤痕更不收:描绘手迹的清晰,无人收藏。
  2. 翠微苍藓几经秋:形容手迹所在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苔,历经岁月。
  3. 谁陈帝子和番策:质疑和亲政策的合理性。
  4. 我是男儿为国羞:诗人自责未能为国家分忧。
  5. 寒雨洗来香已尽:比喻公主的美好形象和香气已被时间冲淡。
  6. 澹烟笼著恨长留:形容恨意如轻烟般长久不散。
  7. 可怜汾水知人意:汾水似乎懂得人的情感。
  8. 旁与吞声未忍休:形容汾水伴随着人的哭泣,不忍停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雨洗来香已尽”和“澹烟笼著恨长留”。
  • 拟人:如“可怜汾水知人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崇徽公主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批判和对公主的同情,以及作为男儿的自责和羞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痕:手迹的痕迹。
  • 翠微苍藓:石壁上的青苔。
  • 寒雨:时间的冲刷。
  • 澹烟:恨意的象征。
  • 汾水:自然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拓纤痕更不收”指的是什么? A. 崇徽公主的手迹 B. 石壁上的青苔 C. 时间的痕迹 D. 和亲政策 答案:A

  2. 诗中“我是男儿为国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B

  3. 诗中“寒雨洗来香已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忧虑。
  • 杜甫《兵车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李山甫的这首诗都反映了边疆问题,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荷叶杯 雁二首 其一 荷叶杯 其二 荷叶杯 二首 其一 荷叶杯 即事 荷叶杯 荷叶杯 荷叶杯 荷叶杯 其二 悔 荷叶杯 其一 驳诘 荷叶杯 暝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厄字旁的字 河清社鸣 弃短用长 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锱铢不爽 包含堤的词语有哪些 花魔酒病 仙艳 太保 晚食当肉 狭庐 打先锋 牛字旁的字 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轩冕相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