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22:23
原文展示:
贫女 李山甫 〔唐代〕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从未穿过绣花的衣裳,闲来无事把荆钗把玩也感到自伤。 镜子里只能熟悉自己朴素的面貌,人世间却有很多人自信于浓妆艳抹。 当年未嫁时还担心自己会老去,整日里求媒人说亲却被人说成是狂妄。 心中的两重意愿定是无处诉说,只能在暗中垂泪,泪水打湿了养蚕的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一个贫女的视角,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心理状态,尤其是贫家女子的无奈和悲哀。诗中贫女的自伤和无奈,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贫女的口吻,抒发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哀。诗中,“平生不识绣衣裳”一句,直接点出了贫女的生活状态,她从未穿过华丽的衣服,这种朴素的生活状态与“人间多自信红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贫女的孤独和自卑。诗的最后两句“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贫女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她无法诉说自己的心声,只能在暗中垂泪,这种无奈和悲哀,让人深感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反映了唐代社会中贫家女子的无奈和悲哀,通过贫女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绣衣裳”象征着什么? A. 简朴生活 B. 华丽和富贵 C. 浓妆艳抹 D. 辛勤劳动
诗中的“荆钗”象征着什么? A. 华丽和富贵 B. 简朴和贫穷 C. 浓妆艳抹 D. 辛勤劳动
诗中的“红妆”象征着什么? A. 简朴生活 B. 华丽和富贵 C. 浓妆艳抹和自信 D. 辛勤劳动
诗中的“蚕筐”象征着什么? A. 简朴生活 B. 华丽和富贵 C. 浓妆艳抹 D. 辛勤劳动和内心的悲哀
答案:1. B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