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6:00
作者: 韩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柳外莺声碎。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又闲傍阑干十二。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峰对。凝望处,两叠翠。鸳鸯结带灵犀佩。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谁谓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待都把相思情缀。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那更有,枕痕泪。
在柳树外,黄莺的啼声变得细碎。晚晴的天空,东风温柔,初春的寒意刚刚退去。我在花下寻觅春天,春天已经远去,偶尔见到纷飞的花瓣。闲坐在栏杆旁,远处青山如烟,淡淡的愁绪与我的眉头相对凝望。在那凝视的地方,两叠翠色如翡翠。鸳鸯佩带着灵犀的饰品。绣屏深处,香气四溢的小罗帐,宝檠灯后,谁说彩云和美梦已断,青翼阻挡了重逢的路。等待着把相思的情愫缀成句子,却发现写下的锦书难以表达我的恨意,奈何菱花都目睹了我的憔悴。更有那枕上的泪痕。
作者介绍:韩玉,宋代词人,以清丽的词风著称。其词作多描写爱情与自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然而诗人在此时却感受到春天的逝去与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愁苦。
《贺新郎》是韩玉的一首佳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开篇以“柳外莺声碎”引入,轻巧的意象立刻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但很快又转向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花底觅春春已去”的反差,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无奈与失落。
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阑外青山烟缥缈”,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与孤独的情愫。接着,诗人又通过“鸳鸯结带灵犀佩”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美好的情感与现实的失落之间的矛盾。
最后,诗人用“锦书难写恨”总结了内心的苦闷,尽管心中的情感复杂,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展现了情感的无奈与深沉。这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惋惜,体现了韩玉深厚的艺术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围绕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感慨,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情感对比,情感细腻而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外莺声碎”中“莺”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锦书”主要用于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韩玉的《贺新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韩玉的词更注重自然意象与情感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上下功夫,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