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6:00
不识桃源路,舟人指故山。
白鸥秋水外,黄叶夕阳间。
尘世境原幻,渔郎事可删。
时清竞朝市,长觉洞门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的向往与迷茫。作者不懂通往桃源的道路,问舟上的人,舟人指向了故乡的山。白色的鸥鸟在秋水之外飞翔,黄叶在夕阳的照耀下飘落。尘世的境界原本虚幻,渔夫的事务可以被忽略。在这个清净的时刻,城市的喧嚣与竞争让人更想念那洞门之内的宁静。
费应泰,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与陶渊明、王维等人有相似的隐逸情怀。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借桃源的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桃源作为理想化空间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宁静与和谐的渴望。
《桃源洞》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诗中通过对桃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纷扰的反思。开头两句“不识桃源路,舟人指故山”,暗示了作者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但同时也表露出无奈与迷惘。舟人指向的“故山”,既是乡愁的象征,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属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白鸥秋水外,黄叶夕阳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白鸥的自由与秋水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而黄叶在夕阳下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后两句“尘世境原幻,渔郎事可删”更是深化了主题,尘世的景象原本是虚幻的,渔夫的生活虽简单,但却能让人忘却繁华,回归本真。在最后一句“时清竞朝市,长觉洞门间”,诗人通过对比清静与喧嚣,表达了对桃源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意象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的向往与对尘世浮华的无奈。同时,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诗中“桃源”象征什么?
“白鸥秋水外”中,“白鸥”代表了什么?
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
答案:
陶渊明的桃源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而费应泰则是在喧嚣的现实中追寻那份宁静和理想的生活,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