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9:30
秋竹曲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
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竹子的美丽景象。竹子在窗前轻盈地摇曳,根茎生长得尚且不齐。从风中轻轻摇摆,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若想在枣树下乘凉,那里却有来自江南的竹子。唯有这竹子能在白雪中挺立,保持着贞洁的心灵,在曲池边投下清凉的阴影。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凌白雪”可联想到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这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比喻志士仁人。
谢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允和,号青田,原籍陈郡。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竹子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坚韧,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秋竹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竹子的美丽与坚韧。诗的前两句以“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开篇,描绘出竹子的轻盈和生长状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更是通过风与阳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而后两句“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则通过对比,暗示了江南竹子与北方竹子的不同,反映出诗人对南方温暖环境的向往。最后一句“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以竹子在雪中挺立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这种对竹子特性的赞美,实际上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借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纯粹与坚韧。
全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㛹娟”形容的是竹子的什么特征?
A. 颜色
B. 形态
C. 生长状态
“欲求枣下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竹子
B. 江南
C. 惬意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白雪”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纯洁
C. 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