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7:20
恶吁及厚笃忠纯,大义无私遂灭亲。
后代奸邪残骨肉,屡援斯语陷良臣。
恶言和厚重的忠诚纯正之情,大义无私最终导致了灭亲之事。
后代的奸邪之徒残害自己的骨肉,常常引用这句话来陷害忠良之士。
洪皓,字景皎,号梅溪,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和社会问题,风格清新而深刻。
这首诗是在宋代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当时政治腐败,奸邪之徒横行,忠良之士常受到误解和迫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忠臣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石碏大义灭亲》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思考的诗作,通过对“灭亲”这一极端行为的探讨,揭示了忠诚与大义之间的矛盾。诗中开头的“恶吁及厚笃忠纯”一语,便道出了在忠诚与大义面前,个人情感的渺小与无奈。这里的“恶吁”可以理解为对那些恶言的愤慨,而“厚笃忠纯”则是对忠诚品质的褒扬。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后代奸邪之徒的批判,他们利用这种“灭亲”的说法来陷害忠臣,显示出社会风气的堕落。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忠良与奸邪的对立,以及忠臣在大义面前所承受的痛苦和无奈。
在形式上,诗句简练而有力,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引发读者对忠诚与正义的深思,传达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愤怒。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在大义面前,个人情感的无力和社会对忠良的误解与迫害,呼吁对忠臣的理解与尊重。
诗中“恶吁”指的是:
A. 恶言恶语
B. 赞美之词
C. 忠诚的表现
D. 悲伤的情感
“大义无私遂灭亲”中的“大义”是指:
A. 亲情
B. 国家利益
C. 个人利益
D. 家族荣誉
诗中提到的“后代奸邪”是指:
A. 忠良之士
B. 统治者
C. 恶人
D. 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