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8:35
眼处心声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在眼前的景象中,心中的声音自然流露;
暗中探寻的结果总是虚幻不实。
即使画出来的秦川风景,
真正到过长安的人又有多少呢?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朝诗人,知名于其词作和诗作。他的作品反映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
本诗作于金朝时期,诗人时常感慨人生的虚幻与理想的距离。诗中提及的长安,象征着理想境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追求。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十一》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深邃的思考。首句“眼处心声句自神”通过视觉与内心的结合,强调了诗歌创作中情感的自然流露。紧接着的“暗中摸索总非真”则揭示了在追求真实与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虚幻和迷茫,这种矛盾的体验让人感到无奈。
第三句“画图临出秦川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美景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亲到长安有几人?”则用直白的问句,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指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长安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清晰的思路,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出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真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本诗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与困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中“长安”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暗中摸索”,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