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5:44
原文展示:
寄题上虞苏簿凝虚馆 石延年 〔宋代〕
越基擅岩壑,虚馆择其忧。 丹甍煜孤飞,灵景邈四周。 山高晴若阴,洞寒夏如秋。 锦幄槛花发,玉环渠水流。 闲卧真吏隐,乍登乃仙游。 居之宜民思,毋为兹宇羞。
白话文翻译:
在越地的基址上,岩石和沟壑显得格外突出,虚馆选择在这里,带着忧郁的氛围。 红色的屋檐在阳光下独自闪耀,灵动的景色在四周遥远地展开。 山峰高耸,晴天也像阴天,洞穴里寒冷,夏天也像秋天。 华丽的帷幕下,花儿盛开,玉石环绕的水渠中,水流潺潺。 闲暇时躺卧,真是官员的隐居生活,突然登上高处,仿佛仙境之旅。 居住在这里应当让民众思念,不要让这座建筑蒙羞。
注释:
诗词背景: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代诗人,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寄题上虞苏簿凝虚馆》这首诗是石延年寄给上虞(今浙江上虞)的苏簿(官职名),表达了对苏簿隐居之地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苏簿隐居之地的描绘,展现了其幽静而神秘的美。诗中“越基擅岩壑”一句,即刻勾勒出一个地势险峻、自然景观壮丽的画面。随后的“丹甍煜孤飞,灵景邈四周”则进一步以色彩和空间的远近,增强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山高晴若阴,洞寒夏如秋”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气候的特殊性,增强了隐居地的神秘感。最后两句“居之宜民思,毋为兹宇羞”则是对苏簿的劝勉,希望他能以民为本,不要辜负这片美丽的土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石延年诗歌的豪放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苏簿隐居之地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员应有为民之思的期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