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蕲州上官节推登光州增胜楼》

时间: 2025-04-26 21:37:47

诗句

增胜楼中共倚栏,平原渺渺接青山。

夕阳明处人烟少,胡马曾来闯五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47

原文展示:

增胜楼中共倚栏,平原渺渺接青山。
夕阳明处人烟少,胡马曾来闯五关。

白话文翻译:

在增胜楼中,大家一起倚着栏杆,远处的平原与青山相接,显得渺小而无边。夕阳照射的地方,居住的人烟稀少,曾经有胡马闯过五关。

注释:

  • 增胜楼:楼名,意指“增添胜景”的地方。
  • 倚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 平原渺渺:形容广阔的平原看上去朦胧而遥远。
  • 接青山:平原与青山相连,形成一幅自然的画面。
  • 夕阳明处:夕阳的光辉照耀着的地方。
  • 人烟少:人烟稀少,形容此处荒凉。
  • 胡马:指的是来自北方的胡人骑兵,历史上常与中原发生冲突。
  • 闯五关:历史典故,指的是胡人曾经入侵中原,经过五个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夷,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山水为题材。戴复古大约生活在公元11世纪,生于福建,后移居到南宋的蕲州,创作了大量与山水、田园相关的诗作。

创作背景:

《同蕲州上官节推登光州增胜楼》是戴复古在一次与友人共游增胜楼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登楼所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增胜楼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首句“增胜楼中共倚栏”即引出诗人和友人共同欣赏美景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接着“平原渺渺接青山”,用“渺渺”一词将广袤的平原和青山的连绵起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诗人心中的开阔感。

夕阳映照下,诗人注意到人烟稀少的景象,似乎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胡马曾来闯五关”则引入历史事件,表明诗人对于曾经的战乱的追忆,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增胜楼中共倚栏:描写诗人和友人一起在增胜楼上欣赏景色,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2. 平原渺渺接青山:描绘远方的平原与青山相连,表现出大自然的辽阔,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3. 夕阳明处人烟少:夕阳照射的地方,居住的人少,暗示着清静与宁静。
  4. 胡马曾来闯五关:提到历史上的胡人入侵,唤起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平原渺渺”比作无边的辽阔,增强了景象的张力。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仗,声韵和谐。
  • 意象:夕阳、平原、青山、胡马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画面和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增胜楼: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平原与青山: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
  • 胡马:象征着历史的冲突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增胜楼”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乱
    B. 美好生活
    C. 诗人的孤独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胡马曾来闯五关”指的是___的历史事件。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胡人入侵中原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望岳》:强调壮丽的山川,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从军行三首 其二 病中宿宜阳馆闻雨 岁日感怀 城南访裴氏昆季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赠韦况 江南春 过华清宫 观祈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汲汲营营 傫如丧狗 惑结尾的成语 雕梁绣户 存心积虑 包含幕的成语 送差 胁不沾席 采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开基立业 退堂 胸中万卷 背暗投明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