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

时间: 2025-07-26 22:32:16

诗句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32:16

原文展示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
——戴复古 〔宋代〕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群山如奔腾的洪流,阻挡着人们渡过长江的景象。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坚定地抵挡着狂风巨浪。屹立在大江之畔,它依然能够抵挡狂澜。人们并不知道,这座山在天地之间默默发挥着它的作用。

注释

  • 孤峰:指孤独而高耸的山峰。
  • 毅然:形容坚定果断的态度。
  • 障狂澜:阻挡狂暴的波浪。
  • 有功:指在某种事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希孟,号岳阳,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他擅长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山河破碎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大自然的雄伟景观,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渺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诗中"群山势如奔"的开篇,以动感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磅礴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孤峰拔地起”,则转向了对孤山的赞美,表明它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坚定与不屈。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山的伟岸,也映射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屹立大江干”一语,强调了孤峰的独特位置,更增添了它的庄重感。最后一句“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则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山虽沉默,却在天地之间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深邃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既有力量感,又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沉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山势如奔:描绘山脉的壮观,仿佛奔腾而来,生动形象。
  2. 欲渡长江去:暗示人们想要渡过长江,展示出自然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3. 孤峰拔地起:强调孤峰的高耸与独立,象征着坚定和不屈。
  4. 毅然能遏住:表现了孤峰抵挡自然力量的决心。
  5. 屹立大江干:描绘孤峰矗立在长江边,突显其伟岸之姿。
  6. 仍能障狂澜:强调孤峰的坚定,能够抵挡狂风巨浪。
  7. 人不知此山:揭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忽视。
  8. 有功天地间:表明孤峰在自然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群山比作奔腾的洪流,增强了诗的动感。
  • 拟人:赋予山峰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如“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山: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孤峰:代表孤独与坚定,具有象征意义。
  • 长江: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峰”主要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坚定
    • C. 渺小
    • D. 强大
  2. 诗中“群山势如奔”表达了怎样的景象?

    • A. 安静
    • B. 动感
    • C. 凪静
    • D. 平和

答案

  1. B. 坚定
  2. B. 动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小孤山阻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戴复古更强调孤峰的坚定与哲理,王之涣则更注重气势的恢弘与人文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簪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解瞌睡颂 次韵吉老十小诗 道中寄公寿 奉送刘君昆仲 答杨明叔送米颂 游张公洞 听崇德君鼓琴 牧童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吹牛拍马 谳讯 相乌 灵阃 知心着意 耒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包含卒的成语 通文达礼 方字旁的字 波委云集 资役 舞智 韦字旁的字 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却步图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