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松身》

时间: 2025-07-28 14:49:12

诗句

不见蛰根时,唯喜苍阴覆。

借汝叶间声,当我风信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49:12

原文展示:

题松身
作者: 张镃 〔宋代〕

不见蛰根时,唯喜苍阴覆。
借汝叶间声,当我风信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说,在蛰伏的冬天,看不到松树的根,但我只希望它的苍翠阴影能够遮蔽大地。在你树叶间传来的声音,正好成了我风中吟诵的诗句。

注释:

  • 蛰根:指松树的根部,蛰伏的状态,暗指冬季。
  • 苍阴:指松树浓密的树冠,带来的阴凉。
  • 风信句:指风中传来的声音,像是自然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体现自然的美与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在描写中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镃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松树的敬仰,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题松身》以松树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高自持的精神。首句“不见蛰根时,唯喜苍阴覆”,让人感受到冬季的肃杀与松树的坚韧,虽然在寒冷的季节里看不见根部的生机,但松树依然以其苍翠的树影给人以慰藉。次句“借汝叶间声,当我风信句”不仅是对松树的赞美,更是诗人与自然的交流。他通过松树间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灵感,如同风中的诗句,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在这幅自然画卷中,松树不仅是生物,更是诗人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蛰根时:在冬天,松树的根部隐藏在地下,看不到它的生长。
  • 唯喜苍阴覆:我只希望松树的阴影能够覆盖我,这种阴凉让我感到舒适。
  • 借汝叶间声:松树的叶子间传来的声音,像是在和我对话。
  • 当我风信句:这声音宛如风中传来的诗句,给予我灵感和启发。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松树的声音与诗句相联系,赋予松树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句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孤高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苍阴:代表宁静与庇护。
  • 风声:暗示灵感与自然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 A. 不见蛰根时
    B. 唯喜苍阴覆
    C. 借汝叶间声
    D. 当我风信句

  2. “苍阴”指的是什么? A. 晴天的阳光
    B. 松树的树影
    C. 冬天的寒冷
    D. 叶子掉落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张镃的《题松身》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松树的坚韧,后者则更注重山水的和谐美。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其一 题玄真子浮家泛宅图韵 西江月 其三 西江月 西江月 其一 警悟 西江月·大药元无斤两 西江月 其五 西江月 西江月 其四 自惊 西江月·堪叹这般曲调 西江月 丙寅春日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肫肫煦煦 叶落归秋 儿字旁的字 切磋琢磨 眠霜卧雪 领主 户字头的字 辵字旁的字 包含枯的词语有哪些 水浅者大鱼不游 倒八字的字 皇伯 矜色 瑶林琼树 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包含扇的词语有哪些 覆车之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