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4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44:15
三月十四夜观月思南湖
作者: 张镃 〔宋代〕
期会纷然不到诗,
拙哉前计只心知。
纵当吏散庭空后,
争似山行水泛时。
柳影半笼明处路,
苇声轻窣暗边篱。
波神擅此三更月,
定讶今宵欠笛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三月十四的夜晚,独自在月下思念南湖的情感。约定的朋友未能如约而至,心中自然感到失望。即使等到夜深人静,庭院空荡,也比不上在山水之间漫步时的惬意。月光下,柳影轻轻笼罩着明亮的小路,苇草的声音轻柔地响起在暗淡的篱笆旁。波光粼粼的湖面在这三更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然而今晚却似乎缺少了笛声的伴奏,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其中的“山行水泛”可理解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与古人赞美山水的诗句相呼应。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孤云,宋代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张镃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表现个人情感,常常寄情于景。
此诗写于春天的夜晚,正值月明之时,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思念南湖,想起未能如期而至的朋友,表达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情感。
张镃的《三月十四夜观月思南湖》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描绘的春夜景象,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未至的失落,接着转入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柳影半笼明处路,苇声轻窣暗边篱。”这一句描绘了柳树的影子轻轻笼罩着明亮的小路,苇草轻声摇曳,这种细腻的描写令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静谧的夜晚,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最后一句“定讶今宵欠笛吹”则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这美好的夜晚,却因缺少音乐的陪伴而感到遗憾,表达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自然美好的赞叹。
整首诗运用清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惆怅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的主题是对友谊的渴望与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表现出对春天生机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山行水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惬意
c) 孤独
“柳影半笼明处路”中的“明处路”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黑暗的地方
b) 明亮的小路
c) 水边
诗人对缺少的是什么声响?
a) 鸟鸣
b) 笛声
c) 风声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同样的月光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李白的诗强调了思乡的孤独感,而张镃则将孤独与自然结合,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友谊的向往。
以上为《三月十四夜观月思南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美妙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