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53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作者:宋之问 〔唐代〕
幽郊昨夜阴风断,
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
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
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
看君走马见芳菲。
昨夜幽静的郊外,阴风凛冽,
今晨才感到阳光温暖。
泾水桥南的柳树快要发黄,
杜陵城北的花朵应该盛开了。
长安昨夜送来了春天的衣裳,
短小的翅膀在这里一眺望就想回去。
听说你凯旋而归,骑马入城,
我希望能看到你骑马时的花好月圆。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的祝贺,体现了军中士兵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明亮的春日早晨,诗人通过对比阴风与阳光,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开篇的“幽郊昨夜阴风断”,引入了一个安静而略显寒冷的场景,随后“顿觉朝来阳吹暖”则转向春日的温暖气息,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泾水桥南柳欲黄”和“杜陵城北花应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长安昨夜寄春衣”一句,传达了关于思乡情怀的深切感受,短翅膀的意象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渴望。最后两句以“闻道凯旋乘骑入”来引出对战友的祝贺,展示了战争结束后归来的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凯旋的祝贺,流露出一种对生命与希望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于归来的战友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A. 阴冷到温暖
B. 温暖到阴冷
C. 一直阴冷
D. 一直温暖
诗中提到的“泾水桥南柳欲黄”说明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气息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