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师道》

时间: 2025-05-23 05:56:20

诗句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56:20

原文展示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白话文翻译

师道的传承已经很久没有振兴,许多小儒者都显得自私自利。有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追求独特的见解,力求表现出自己的新奇。可惜的是,与圣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六经的经典在战火中被毁坏。如果没有老师传授知识,学者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汉代的儒生守着一部经典,学者如云般追随。虽然学习的内容未能全部掌握,但模仿的法则却有根基。荐绅在朝廷中立足,开口便能应对万千事务。他们的回答皆以经典为依据,金石般坚固不移。熟练掌握后能分清本末,毫无欺骗之处。我希望在基层学官中,能够各自立一位经师,以便尽量传承道德与学业,而不是仅仅追求文句上的辞藻。希望昔日的风范能够重新焕发光彩。

注释

字词注释

  • 师道:指教师的道德和教育的理念。
  • 小儒:指地位较低的儒者,往往只会一些皮毛之学。
  • 破崖:指极为艰难的环境。
  • 圭角:比喻独特的见解或才华。
  • 恻恻:悲伤、忧虑的样子。
  •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经典。
  • 荐绅:指在朝中任职的士人。
  • 金石:比喻坚定不移的道理。

典故解析

  • 六经秦火隳: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儒家经典的损毁。
  • 汉儒守一经:汉代儒者一般只专注于一部经典,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兴嗣是宋代的一个儒者,致力于推动儒学的复兴与发展。他的诗歌多反映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批判当时学风的浮躁与自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作者感受到师道的衰微和学术的流失,表达了对儒学教育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师道》一诗通过对当时学风的反思,体现了潘兴嗣对教育的深切关注与对道德传承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当时许多小儒者自私自利的现象,显示出教育的失落与师道的衰退。作者提到“六经秦火隳”,不仅仅是在讲历史事件,更是隐喻了文化的断裂与知识的流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

在对比汉儒的学习状态时,潘兴嗣提出了对比,借此展现出古人对经典的敬重与当今学者的浮躁。“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说明即使在官方场合中,学者们也常常是依赖经典,而非自身独立的思考。诗的最后,作者希望能够在基层建立起经师,以传承道德与学业,强调学习的根本在于道德修养而非文字的追求,从而反映了他对教育真正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表达了师道的衰落及小儒者的自私。
  •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描绘了学者在艰难环境中追求独特的境遇。
  •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感慨与圣人之间的距离和经典的毁灭。
  •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质疑没有传授的学习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学习与道德的传承比作根基,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当时教育状况的忧虑与对古代儒学精神的渴望,强调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道德的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道:象征着教育与道德的传承。
  • 六经:代表儒家经典与传统文化。
  • 荐绅:表示当时士人的地位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几部经典?

    • A. 《诗》、《书》、《礼》、《乐》、《易》、《春秋》
    •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C. 《史记》、《汉书》、《左传》
  2. 作者希望基层学官做什么?

    • A. 只追求文字辞藻
    • B. 各立一经师,务尽道德业
    • C. 追求个人名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偶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师道》与《春日偶成》:同样反映了对教育与道德的重视,但前者更强调师道的缺失,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文学史》
  3. 《论语》与《孟子》的现代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寿院僧轩共成四绝句 园中杂书四首 其一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其一 遣兴 杂兴 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 其二 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 出馀杭县 山茶花 山寺小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黍字旁的字 一帆顺风 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爱国一家 运筹决胜 人手一册 输场 凌跞 语笑喧呼 长城万里 病字头的字 火字旁的字 天壤之觉 篓籶 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