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48
送考订朱夫子赴天台
作者: 陈邦钥 〔宋代〕
羸马踏残月,荷策登泮宫。
入门见先生,先生何从容。
循循善诱能启下,青蒿因得附长松。
短檠相对三百六十夜,高谈雄辨磊落沃胸中。
吾王求士苦匆匆,未许先生久卧龙。
乘骢直上天台路,祗缘此去何由从。
呜唏吁,小斋从此冷如水,虀盐朝暮怏怏尔。
空留绛怅照孤灯,窗外西风寒起苇。
瘦弱的马踏着残月的光辉,手持策杖走进了泮宫。
一进门就见到老师,老师却是那样从容不迫。
老师循循善诱,能够启发学生,青蒿因此能依附在长松之上。
我们在短檠前对坐,度过三百六十个夜晚,老师的高谈阔论在我心中激荡。
我王为了求士,奔波匆忙,不准老师久卧龙潭。
乘坐骏马直上天台的路,唯独因这次的前去,何能再回头。
呜唏,唉,小斋从此冷得像水,虀盐朝夕忧伤。
只留下绛色的怅惘照着孤灯,窗外西风起,寒气袭来,苇草摇曳。
作者介绍:陈邦钥(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温文尔雅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士人的理想和抱负,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诗人送别一位前往天台求学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福与对自身处境的惆怅。
《送考订朱夫子赴天台》是一首深情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开头以“羸马踏残月”描绘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意境,暗示出即将离别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老师从容的姿态,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钦佩。
“循循善诱”一句,展示了老师引导学生的那种耐心与细致,而“青蒿因得附长松”则暗示了学子因老师的引导而获得成长。接下来的“高谈雄辨”展现了老师的才华和胸怀,诗人内心的崇敬与追随之情跃然纸上。
然而,诗人又表现出一种惆怅和失落,“吾王求士苦匆匆”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与急迫,诗人担忧自己的老师将无法久居隐逸之地。这种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饱满。
最后几句“呜唏吁,小斋从此冷如水”,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个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反映了士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羸马踏残月”中的“羸马”指的是:
A. 强壮的马
B. 瘦弱的马
C. 旅行的马
D. 坚韧的马
“泮宫”是指:
A. 农田
B. 科举考试的场所
C. 王宫
D. 寺庙
诗中的“高谈雄辨”主要表现了:
A. 老师的无知
B. 老师的智慧与才华
C. 学生的困惑
D. 诗人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