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时间: 2025-05-07 16:37:17

诗句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7:17

原文展示: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汪元量 〔宋代〕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望,两淮地区草木茂盛,野渡口只剩下几间烧毁的房屋。 兵马渡过长江,人们都逃走了,民间的船只被征用为官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两淮:指淮南和淮北,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 极目:尽目力所及,远望。
  • 草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 野渡:荒野中的渡口。
  • 灰余:烧毁后的残余。
  • 椽:房屋的横梁,这里指房屋。
  • 拘敛:征用,收缴。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末年诗人、音乐家。宋亡后随三宫北至燕京,后为道士南归。其诗多写亡国之痛和北行见闻,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此诗为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中的一首,反映了南宋灭亡后的社会现实,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首句“两淮极目草芊芊”,以草木茂盛反衬出人烟稀少的荒凉,次句“野渡灰余屋数椽”进一步以烧毁的房屋象征战乱的破坏。后两句“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则直接揭示了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民间资源被征用的残酷现实。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南宋灭亡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极目”和“草芊芊”描绘了战乱后荒凉的自然景象,草木茂盛却无人烟,形成强烈对比。
  • 次句“野渡灰余屋数椽”以烧毁的房屋具体展现了战乱的破坏,灰烬中的几间房屋更显凄凉。
  • 后两句“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直接揭示了战乱的后果,人民逃亡,资源被征用,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的深重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草木茂盛与人烟稀少的对比,突出了战乱后的荒凉。
  • 象征:烧毁的房屋象征战乱的破坏,民船被征用象征资源的掠夺。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芊芊:象征自然界的生机,反衬出人间的荒凉。
  • 灰余屋数椽:象征战乱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 民船拘敛作官船:象征资源的掠夺和人民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淮极目草芊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战乱后的荒凉 B. 和平繁荣的景象 C. 自然界的生机 D. 人烟稠密的市镇 答案:A

  2. “野渡灰余屋数椽”中的“灰余”指的是什么? A. 烧毁后的残余 B. 新建的房屋 C. 废弃的材料 D. 自然的灰烬 答案:A

  3. 诗中“民船拘敛作官船”反映了什么? A. 人民的勤劳 B. 官府的腐败 C. 资源的掠夺 D. 民间的繁荣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元量此诗都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汪元量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三 补缺 生查子 生查子 咏史六首 其一 生查子 薄情三篇 其一 生查子 生查子 书所见 生查子 生查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千珠履 斗字旁的字 忆昔抚今 肆结尾的成语 志得意满 柄朝 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共事 天夺其魄 鹞雏 诣阙 齐字旁的字 目怔口呆 极异 包含败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