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生查子 其三 补缺》

时间: 2025-07-12 08:04:00

诗句

养豕近周年,不忍因肥杀。

白米未曾尝,幼子头稀发。

母乳口中香,名补逃兵缺。

欲赎更无期,十万钱如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04:00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三
养豕近周年,不忍因肥杀。
白米未曾尝,幼子头稀发。
母乳口中香,名补逃兵缺。
欲赎更无期,十万钱如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母亲养了一头猪,快一年了,不忍心因为它胖了而杀掉它。她的孩子还没有尝过白米饭,头发稀少。她的乳汁香甜,却因为缺钱而无法赎回丈夫,十万块钱如同血一般难以筹集。

注释:

  1. 养豕:养猪。
  2. 因肥杀:因为猪肥而杀掉。
  3. 白米:指的是精米,象征富裕的生活。
  4. 幼子:幼小的儿子。
  5. 头稀发:形容头发稀少,暗示营养不良。
  6. 母乳:母亲的乳汁。
  7. 逃兵缺:指丈夫可能是逃避战斗的士兵,缺少人手。
  8. 欲赎:想要赎回。
  9. 十万钱如血:形容钱财的难以获得,犹如用血拼来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怀底层民众的生活经历。她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用清新的语言表达深刻的社会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物质匮乏的时代,反映了家庭经济困难下母亲的艰辛与无奈,特别是在战争动乱背景下,士兵的缺失对家庭的影响。

诗歌鉴赏:

《生查子 其三》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一位母亲在艰苦生活中的挣扎与无奈。全诗以“养豕”为引子,描绘了母亲不忍心杀掉已养成感情的猪,进而引出家庭困境与对孩子的关怀。诗中“白米未曾尝”一句,突显了家庭的贫困与孩子营养的缺失,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母乳口中香”则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坚韧,然而面对现实的无奈,“欲赎更无期,十万钱如血”则道出了家庭经济的困境与母亲对丈夫的思念和无助。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母亲在困境中唤起的爱与牺牲,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养豕近周年:作者开篇点明母亲辛苦养猪的时间,强调付出的情感与精力。
  2. 不忍因肥杀:情感的纠结,在经济利益与情感之间的挣扎。
  3. 白米未曾尝:家庭贫困的直接体现,孩子的营养问题引发读者的同情。
  4. 幼子头稀发:进一步揭示孩子生活困苦的现状。
  5. 母乳口中香:母爱的滋养,虽然条件艰苦,母亲仍尽力给予孩子爱的滋养。
  6. 名补逃兵缺:暗示社会背景的动荡,母亲的无助。
  7. 欲赎更无期:表达母亲对丈夫的思念与希望,然而现实的残酷。
  8. 十万钱如血:形象地表达了钱财的难得,突显母亲的困境与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十万钱如血”,使用比喻手法突显钱的重要性及获得的艰难。
  • 对仗:如“母乳口中香,名补逃兵缺”,前后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深刻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与无奈,揭示了在社会动荡与经济困境中女性所承受的苦难与牺牲,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负担与母爱的牺牲。
  • 白米:象征富裕,反衬家庭的贫困。
  • 母乳:象征母亲的爱与无私奉献。
  • 十万钱: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孩子未尝过什么食物?

    • A. 白米
    • B. 红豆
    • C. 粗粮
  2. 诗中“十万钱如血”暗示了什么?

    • A. 钱财容易获得
    • B. 钱财难以筹集
    • C. 钱财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反映个人情感与家庭思念。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生活中的无奈与追求。

诗词对比

  • 黄绮的《生查子 其三》与白居易的《卖炭翁》,两者都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艰辛生活,但是黄绮更加注重母亲的情感与牺牲,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社会的经济困境与对人性的揭示。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关于现代诗歌的整体分析。
  • 《唐诗三百首》:与古诗词对比的参考书。

相关查询

夏夜 晚泊松滋渡口 壮士吟次唐人韵 霜降前四日颇寒 舍北独步 早春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 夜雨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 寓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涸辙枯鱼 挥汗成雨 里出外进 悉心竭虑 规旋矩折 小余 瓦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动心骇目 髭胡 拜谢 克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抚拭 包含匡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