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10
妾薄命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佳人命薄今古悲,
苦乐在人知者谁。
镜莺窥损春黛眉,
洞房不出藏绣帷。
二十许嫁豪家儿,
阿爷已受筐篚仪。
心旌暗许良人随,
那知中道前议非。
父母反覆志愿达,
嫁归只得随身衣。
金币妆饰无所赍,
妇德妇容虽守持。
阿姑色厉妯娌嗤,
良人轻贱恩意亏。
春波似鸳鸯斋,
春风不如双燕飞。
妾非无声不敢啼,
妾非无泪不敢垂。
此身自恨生不时,
怨仇父母将何为。
不知携将六尺帛,
黄泉冥行与世辞。
父母安用深致思,此身期与良人知。
佳人的命运薄弱,古往今来都令人悲伤,
苦与乐,究竟有谁能知晓。
镜子前的黄莺窥视着,春日里的黛眉渐渐损坏,
新婚的洞房里,我却不敢出现在绣帷之后。
二十岁时嫁给了豪门公子,
父亲已接受了丰厚的聘礼。
心中暗自许诺跟随良人,
怎料中途却改变了原先的约定。
父母反复无常,志愿却难以实现,
嫁回家中,只能带着随身的衣物。
虽有金银妆饰,但无处可携,
我守持着妇德与妇容,却难以自保。
阿姑的冷酷,妯娌们的嘲讽,
良人对我的轻视,恩情早已流失。
春波如同鸳鸯的居所,
春风却不如双燕飞翔。
我并非无声所以不敢哭,
我并非无泪所以不敢流下。
我恨自己生在这个不合时宜的年代,
怨恨父母又能如何呢?
不知道携带着六尺长的帛,
在黄泉路上对这个世界告别。
父母又何必如此深思熟虑,
我只希望与我的良人相知。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女性命运与情感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妾薄命》创作于宋代,正值女性地位较低的时期,许多女子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而嫁入豪门,面临家庭琐事和情感压抑的困境。诗中所展现的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渴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妾薄命》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年轻女子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佳人的自述,揭示了她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苦闷与失落。诗的开头以“佳人命薄今古悲”引入,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展现了女性命运的悲剧性。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镜莺窥损春黛眉”描绘出女子内心的焦虑与自卑,暗示她对自身美貌和婚姻状况的不安。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逐渐揭示出婚姻背后的种种压力与矛盾。从“二十许嫁豪家儿”到“嫁归只得随身衣”,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女子在婚姻中的无奈与悲哀。她本应享有的幸福与美满,却在父母的决策中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最后,诗人通过“怨仇父母将何为”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提出了对父母的怨恨与理解之间的深刻矛盾。结尾的“此身期与良人知”则是对爱情最真挚的向往,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她依然渴望能够与良人相知相伴。这首诗以悲怆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妾薄命》通过佳人的自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细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妾薄命》中的“佳人”指的是:
A. 年轻美丽的女子
B. 一位母亲
C. 一位老者
D. 一位神仙
诗中“阿姑色厉妯娌嗤”的意思是:
A. 亲属关系融洽
B. 家庭内部冷漠与嘲讽
C. 亲属关系和谐
D. 家庭生活幸福
诗中表达了对谁的怨恨?
A. 自己
B. 爱人
C. 父母
D.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