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38
原文展示: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白话文翻译:
隐居时思考世事,不禁窥探自然的奥秘。世间万物混沌一片,愚者和智者交替出现。天空像漏了一样不修补,暴雨正猛烈地下着。不仅没有好的庄稼,连杂草也飘忽不定。只有杯中的酒,三次斟酌便让人沉醉。这种事颇有依据,时常能驱散心中的忧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出自《感遇二十五首》,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隐居期间所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混乱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居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思考。诗中“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隐居中对世俗事务的反思和对自然奥秘的探索。随后的“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则进一步以混沌的世事为背景,描绘了愚者和智者在其中的交替出现。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漏天”和“淫雨”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世事的混乱和不可预测。最后,作者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在动荡的世事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混乱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幽居念世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B. 对世俗事务的思考 C. 对世俗事务的逃避 D. 对世俗事务的接受 答案:B
“漏天呀不补”中的“漏天”比喻什么? A. 天空的美丽 B. 天空的漏洞 C. 世事的混乱 D. 自然的奥秘 答案:C
诗中“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对酒的喜爱 C. 对酒的无奈 D. 对酒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