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0:47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白居易 〔唐代〕
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
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
荤血还休食,杯觞亦罢倾。
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
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
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蒙以声闻待,难将戏论争。
虚空若有佛,灵运恐先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五月期间,因修行而与世俗交往渐少的心境。宾客们不再来访,气氛宁静如池边的清风。檐下的燕子在自由地啁啾,林中未闻蝉鸣,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饮食上也不再吃荤腥,酒杯也不再倾倒。春天多是放纵的时光,而五月则是暂时修行的日子。晨烟缭绕,香气细腻,夜晚的灯火闪烁,交往的都是年长的老师,向古代的先生学习。经过禅修,内心愈加寂静,斋食后身体也变得轻盈。不仅仅是遗忘肉味,更是希望能够消除世俗的情感。期待有声闻的指引,但又觉得难以在争论中找到乐趣。若虚空中有佛,我怕灵运会在此先成。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通俗易懂而受到欢迎。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是唐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隐居期间,表达了他远离繁华与喧嚣,回归内心修行的状态。诗中反映了他对修行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世俗交往的淡漠。
这首诗以悠闲的口吻描绘了诗人在五月间的修行生活,充满了禅意和对世俗的超然。开头两句“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心境,宁静的环境与消逝的交往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对内心安宁的渴望。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的氛围,尤其是“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美好。
在饮食方面,诗人提到“荤血还休食”,表现了他对饮食的简单和清淡的追求,反映出他向往的修行生活。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对修行的思考,表明他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内心得到了宁静和升华,身体也因此变得轻盈,体现了身心的和谐。
最后几句则引出更深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佛法的期待与对争论无益的反思。诗人通过“虚空若有佛”的设问,让人思考存在与本质,展示了他对信仰与灵性的追求。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修行生活的反思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内心的宁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修行带来的身心轻松与哲理思考,体现出白居易对佛教思想的倾心与追随。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是否表示他对世俗交往的态度?
A. 积极参与
B. 渴望远离
C. 无所谓
D. 盲目追随
“檐闲空燕语”中“空”字的意思是?
A. 空旷
B. 虚空
C. 安静
D. 无人
诗中提到的“香印朝烟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热闹
D. 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