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明君词》

时间: 2025-05-04 03:45:31

诗句

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

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5:31

原文展示:

明君词
作者: 萧纪 〔南北朝〕

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
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外面看不到春天的色彩,边城中满是风霜的寒冷。谁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欣赏明亮的镜子,来映照那美丽的红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塞外:指边境地区,通常指北方的边塞。
  2.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3. 边城:指边疆的城市。
  4. 风霜:象征严寒,带有一种凄凉的气氛。
  5. 明镜:指明亮的镜子,引申为可以反映美丽或真实的事物。
  6. 红妆:指美丽的妆容,通常是女性所用的化妆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明镜”与“红妆”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女性的美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背景复杂。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边塞,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社会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边城的寒冷与艰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明君词》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孤独,诗人以“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边境的寒冷与凄凉。这种环境与“红妆”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美的无奈与渺小。诗人在此不仅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更是在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尤其是“谁堪览明镜”,更是引发读者对于美丽与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令人不禁为之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外无春色”:表明边境地区缺乏春天的生机,暗示了环境的严酷。
  • “边城有风霜”:进一步强调边城的寒冷与荒凉,给人一种孤寂之感。
  • “谁堪览明镜”:提出一个疑问,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能够欣赏美丽的事物。
  • “持许照红妆”:即使有明镜,也无法在这样环境中映照出美丽的妆容,反映出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手法,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对比,突出环境与美的悬殊。
  • 比喻:明镜比喻美好的事物,红妆象征美丽的生活。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边疆士人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色:象征生机和希望。
  2. 风霜:象征艰苦和冷酷。
  3. 明镜:象征美好与真实。
  4. 红妆:象征女性之美与生活的美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揭示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塞外无春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的春天
    B. 冷酷的环境
    C. 繁华的景象

  2. “红妆”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的美好
    B. 女性之美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兴奋
    B. 失落与渴望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之感。
  • 《春望》 杜甫: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登高》 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明君词》中的边塞意象形成对比,前者更具壮阔感,后者则显孤寂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告别子通 济上閒居 送曾端伯之官济北 次韵东坡沉香石诗 寄邵旸叔发运 读吴思道藏海诗集效其体 次韵东坡所和滕希靖雪浪石诗古律各一 其二 还俗道士 杂挽诗四首 其四 杂挽诗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妇人之见 见字旁的字 深文巧诋 祝发空门 衢謡 高瞻远瞩 哕心沥血 进门 思结尾的成语 包含肘的成语 病蒂 轻财仗义 构奸 風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