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6:14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余晖。
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我从姑苏台旁走过,云雾缭绕如同清机般柔和。
在野外的小路上经过冰冷的水流,山里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我的僧衣。
在松林的门口正好可以投宿,竹笠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
谁会喜欢杼山的诗句呢?你肯定是姓韦的。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雪渔,晚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江南,曾任职于朝廷,后来因政治斗争而离开。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尤其对江南的自然景色有独到的表现。他的诗作在宋代享有盛誉,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诗三大家”。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东归途中,因路过苏州,特意前往谒见范仲淹(范苏州),表达了对隐士的敬意和渴望交流的心情。诗中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梅尧臣的《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开头两句“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描绘了诗人在姑苏的行程,云雾缭绕的山谷,清澈的溪水,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印象。接下来的“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则通过细节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冷峻与人性的温暖,山童的照顾显得格外亲切。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余晖”更是将诗人所处的环境具体化,松林的宿处与余晖的竹笠相映成趣,形成了一个静谧的晚景,给人一种归隐的感觉。而最后两句“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则抒发了诗人对文学的思考和对交流的渴望,暗含对文学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典雅风格与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姑苏”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山童护___衣”,填入适当的字词。
判断题: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