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7:09
永遇乐
作者:危复之 〔宋代〕
早叶初莺,晚风孤蝶,幽思何限。
檐角萦云,阶痕积雨,一夜苔生遍。
玉窗闲掩,瑶琴慵理,寂寞水沈烟断。
消无言春归无觅处,卷帘见双飞燕。
风亭泉石,烟林薇蕨,梦绕旧时曾见。
江上闲鸥,心盟犹在,分得眠沙半。
引觞浮月,飞谈卷雾,莫管愁深欢浅。
起来倚阑干,拾得残红一片。
春天的早晨,初莺在树梢上鸣叫,傍晚微风中有孤独的蝴蝶飞舞,幽幽的思绪无尽无休。檐角的云雾缭绕,阶梯上的水痕因雨积成,一夜之间青苔遍布。玉窗懒懒地关着,瑶琴也不想弹奏,寂寞的水面上烟雾弥漫,似乎一切都沉浸在孤独之中。春天悄然归去,却无处寻觅,卷起帘子,恰好看见双双飞来的燕子。风亭边的泉石,烟雾缭绕的林间,梦中依然萦绕着曾经见过的景象。江边的闲鸥,心中的盟约依然存在,分开后在沙滩上得以安眠。举起酒杯浮于月下,畅谈间卷起了雾霭,不必在意愁苦的深浅。起身倚着栏杆,捡起一片残红的花瓣。
危复之,字子云,号惭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永遇乐》创作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变化与内心的孤独之际,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诗人却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与思念。该诗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永遇乐》是一首抒情的词作,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思和孤独。开篇以“早叶初莺,晚风孤蝶”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温柔,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幽思何限”则引入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词中多处描绘了雨后春天的景象,如“阶痕积雨,一夜苔生遍”,展现了春雨滋润大地后,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诗人对此却感到一丝惆怅,似乎在这种美好中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孤独。后半部分通过“引觞浮月,飞谈卷雾”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或自己的内心对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洒脱。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诗人在描绘美好景色的同时,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最后一句“拾得残红一片”更是点出了一种无奈与遗憾,仿佛在感叹美好事物的易逝,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欣赏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思索与情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复杂关系。
诗中提到的“早叶初莺”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卷帘见双飞燕”中的“燕”象征着什么?
“瑶琴慵理”中的“慵”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以上是《永遇乐》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