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夜四时歌 其九》

时间: 2025-05-02 23:01:49

诗句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

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1:49

原文展示: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白话文翻译:

金色的秋风吹拂着洁白的节气,玉露凝结成霜。高飞的雁群来去不停,令我感到无尽的惆怅与心伤。

注释:

  • 金风:指秋风,金色象征丰收的季节。
  • 素节:指白色的节气,秋季的节气如白露等。
  • 玉露:指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象征凉意加重,秋意愈浓。
  • 登高:登高望远,通常指秋天的登高活动。
  • 去来雁:指候鸟,尤其是大雁,象征着迁徙与离别。
  • 惆怅:忧愁、感伤的情绪。
  • 客心伤:表示游子思乡之情,心中感到伤感。

典故解析:

“去来雁”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雁常作为游子的象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子夜四时歌》是魏晋时期的一部诗歌作品,作者为佚名。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诗歌的形式与内容都表现出很大的创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天,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在感叹季节变化的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九》通过简洁的词句,勾勒出秋天的景象与愁绪。诗开头的“金风扇素节”描绘了秋风的凉爽,突显了季节的变换,紧接着的“玉露凝成霜”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寒意,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接下来的“登高去来雁”展示了大雁的迁徙,象征着离别与思乡,诗人的心情随之而起,感受到一阵惆怅与伤感。整体而言,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寄托了个人的情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风扇素节

    • 描述秋天的风,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2. 玉露凝成霜

    • 清晨的露水在寒冷的环境中凝结成霜,暗示着秋意的加深和冬天的临近。
  3. 登高去来雁

    • 描述雁群的迁徙,象征离别,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游子的孤独。
  4. 惆怅客心伤

    • 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金风与素节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气候感受。
  • 对仗:如“登高”与“去来”,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游子在时节更替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意象分析:

  • 金风:象征着丰收与秋天的来临。
  • 玉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与冷清,亦可理解为生命的脆弱。
  • :常用以象征思乡与离别,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风扇素节”中的“金风”指的是哪一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惆怅客心伤”表达的情感主要是什么?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思乡
    • D. 安宁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但更侧重于月亮的陪伴与酒的解愁。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使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感受,体现了更为深沉的历史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沁园春(和答吕柳希) 沁园春·善惠谦柔 沁园春(赠锦江歌者何琮) 沁园春·舜斋四十初度乞词 沁园春 招隐看梅 沁园春•美人鼻 沁园春 述怀原韵答刘家传学兄 沁园春 将止酒,赋此谢诸友 沁园春(迎方右史德润) 沁园春·打破疑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严子孝 食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防不及防 不磷不缁 蹇碍 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成 晚生后学 包字头的字 钣金件 奔沸 执法无私 金尽裘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