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怀(二首)》

时间: 2025-04-26 05:38:24

诗句

大同宣府羽书同,莫道居庸设险功。

安得昔时白马将,横行早破黑山戎。

书生误国空谈里,禄食惊心旅病中。

女直外连忧不细,急将兵马备辽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8:24

原文展示:

秋怀(二首)

大同宣府羽书同,
莫道居庸设险功。
安得昔时白马将,
横行早破黑山戎。
书生误国空谈里,
禄食惊心旅病中。
女直外连忧不细,
急将兵马备辽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壮志未酬的士人的悲愤情怀。他提到大同和宣府的军事通讯,认为在国家危难时刻,不能只谈论居庸关的险要,而应有英雄豪杰如昔日的白马将军,出征北方,早日消灭黑山的敌人。诗人感叹书生只会空谈,无法实际解决国家的危机,而自己在病中也感到心惊肉跳。面对外敌的威胁和女真族的连年忧虑,他急切希望能备好兵马,捍卫辽东的安全。


注释:

  • 大同:指北方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军事重镇。
  • 宣府: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防线,在今河北省。
  • 羽书: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书信。
  • 居庸:指居庸关,古代重要的防御关口。
  • 白马将:指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如白马将军,象征勇猛和果敢。
  • 黑山戎:指黑山一带的敌人,通常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用以形容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
  • 女直:指女真族,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有冲突的民族。
  • 辽东:今辽宁地区,重要的军事战略区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乱世,目睹了国家的兴衰变迁。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

李梦阳创作《秋怀》一诗时,正值明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国家面临外患。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反映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怀(二首)》以浓厚的忧国情怀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危机的深切关注与无奈。开篇提到“羽书同”,迅速引入军政话题,显示出诗人对时局的敏感。接下来,通过“莫道居庸设险功”,表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认为关键在于真正的军事才能与将领的英勇,而非仅仅依靠地理优势。

“安得昔时白马将”一句,诗人渴望能有勇将出征,打破敌人对国家的威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英雄人物的钦佩。接下来的“书生误国空谈里”,则揭示了一个士人的无奈与失望,直指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仍沉浸于书本知识而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

最后两句“女直外连忧不细,急将兵马备辽东”,点出外敌的威胁与紧迫感,诗人急切希望能做好防备,表明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英雄与书生,传达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批判,令人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沉重与不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同宣府羽书同:提到大同和宣府,希望军事信息能及时沟通,显示出对国家军事状况的关注。
  2. 莫道居庸设险功:不要只看居庸关的地形险要,强调实际的军事才能比地理位置更为重要。
  3. 安得昔时白马将:渴望能有像历史上的白马将军那样的英雄。
  4. 横行早破黑山戎:希望能迅速出征,打败黑山的敌人。
  5. 书生误国空谈里:批评那些只会空谈的读书人,认为他们误国。
  6. 禄食惊心旅病中:自己在旅途中生病,心中忧虑着国家的未来。
  7. 女直外连忧不细:提到女真族的威胁,忧虑国家的安危。
  8. 急将兵马备辽东:迫切希望能做好军事准备,保卫辽东地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生误国”比喻为国家的隐患,强调知识分子在危机时刻的无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的手法,强化情感表达,如“安得昔时白马将,横行早破黑山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忧国忧民,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无能的失望,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诗人呼唤勇敢的将领出征,捍卫国家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马将:象征着勇敢、果敢和历史英雄。
  2. 黑山戎:代表外敌,象征着国家的威胁。
  3.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反映出他们在国家危机中的无能。
  4. 兵马:代表着国家的军事力量,是保卫家园的保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马将”象征什么? A. 勇敢的将领
    B. 书生
    C. 外敌

  2. 填空题:诗人对“居庸设险功”的看法是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书生”是指勇猛的将领。 (对/错)


答案:

  1. A
  2. 只看地理位置而忽视实际军事才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1. 《登高》:同样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偏向于个人的孤独与悲凉。
  2. 《春望》:与《秋怀》相似,均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但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离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历史与文化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秋怀(二首)》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 西江月慢 鼓笛慢 谒金门(甲子年同寅伯题于壁) 一落索 扑蝴蝶近 扑蝴蝶近 极相思 水龙吟(寄竹西) 江城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车 百计千心 包含诗的成语 饕口馋舌 粉骨碎身 谷字旁的字 挂羊头卖狗肉 不可言传 车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褒衣危冠 畏龙 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雷轰顶 民隶 頁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