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2:50
张九龄的《登临沮楼》
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
本与众山绝,况兹韶景和。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杂树缘青壁,樛枝挂绿萝。
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
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
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
这座高楼深邃而不令人厌倦,我多次来此游览。
这里与周围的山峰遥遥相隔,今日的美景更是和谐。
高楼倒映在水中,飞檐似乎与空中相接。
杂乱的树木依偎在青色的山壁上,
枝条上挂满了绿萝。
潭水清澈见底,鱼儿乐于在水中跳跃。
虽然有许多景象可言,却常常无端思绪翻涌。
我心中所怀的并不在这里,独自欣赏又能如何呢?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更多是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展现诗人对美景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岳,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曾任宰相,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望月怀远》等。
《登临沮楼》创作于唐代,诗人此时可能处于官场的压力与孤独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以“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沮楼的喜爱与对自然的依恋。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氛围,仿佛身处于人间仙境。
随着描写的深入,“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展现了湖泊的清澈与生机,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然而,随着“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浮现,尽管景象美好,但心中仍充满了复杂的思绪。最后“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尽管独自欣赏美景,心中却无同伴,难以分享这份美好,令人感到惆怅。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
表现了诗人对沮楼的喜爱,一再游览此地。
本与众山绝,况兹韶景和。
诗人指出这里与其他山的不同,今日的美景更显得和谐。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描绘高楼倒影在水中,飞檐似乎触及天空。
杂树缘青壁,樛枝挂绿萝。
描述了杂树依傍青壁,枝条上挂满绿萝的景象。
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
赞美潭水的清澈与鱼儿的欢跃,生机勃勃。
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
虽然美景可言,内心却无端的思绪翻涌。
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
表达了独自欣赏美景的孤独感,内心无所归依。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尽管外界的景象美好,内心的孤寂却无法逃避,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潭清能彻底”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孤赏欲如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