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44
同曹秋岳先生游韬光庵和高忠宪公韵
作者:孙宗彝 〔清代〕
山水灼真意,高深致有余。
栋宇蟠天根,恍蹑洪濛初。
流泉渟方池,清风洒前除。
遂使冰雪心,迥与尘世疏。
小住倦登陟,初地供轩渠。
檐楹瞰江海,一气镂清虚。
洞庭但浩瀁,岂是仙人居。
岚色幻今古,蟪蛄鸣春秋。
纷埃事徒满,所尚高王侯。
岳岳怀古人,正气谁与俦。
劲节在天壤,不毁同山丘。
何来逸情叟,舒卷千载忧。
杖履复舟楫,逍遥继寻幽。
好诗藏名山,披读起龙湫。
梧冈有凤凰,别浦浮野鸥。
名德砺公等,终焉吾所求。
风云薄岩壑,悚焉不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的真实意境,深邃而又富有情致。建筑如同缠绕在天根上的巨龙,让人恍若置身于初始的洪濛中。流淌的泉水汇聚成方形池塘,清风轻拂,仿佛在清理眼前的尘埃。这样的环境使得我的心灵如同冰雪般纯净,与尘世的喧嚣疏离。小住于此,疲倦于攀登与下降,初到此地便有轩窗相伴。屋檐和柱子俯视着江海,气息清新而虚无。洞庭湖水只是一片浩渺,岂是仙人的居所!山岚的颜色变化幻化着今古,蟪蛄的鸣叫承载着春秋的轮替。纷繁的世事如同尘埃,所追求的不过是高洁的王侯。高岳怀念古人,正气与谁为伴?坚定的节操在天地之间,宛如山丘般不被摧毁。何以得来穿梭于此的逸情?我舒卷千载的忧愁。手杖与舟楫交替,逍遥地继续寻幽之地。好诗藏于名山之中,细读之时仿佛能唤起龙湫的气势。梧冈有凤凰,别浦浮现野鸥。名德如公等人,终究是我所追求之所在。风云轻薄岩壑,令人感到不安而无法停留。
孙宗彝,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时雨,生于公元1660年,卒于1730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与友人游览韬光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灵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山水灼真意”,即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接着用“高深致有余”传达出一种对景物的敬畏感和深邃感。诗中多次提到的“清风”、“冰雪心”等意象,构建了一种理想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檐楹瞰江海”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视野,仿佛置身于高处俯瞰江海,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胸襟。接着“岚色幻今古”,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情感。在最后,诗人又回到对“逸情”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似乎在呼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高洁”与“超然”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高洁”与“超然”的主题,激励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理想境界。
诗中“山水灼真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诗人提到的“冰雪心”象征着?
A. 冷漠
B. 纯洁
C. 忧伤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友情
B. 追求理想与超然态度
C. 对物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