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25
天湖台殿迥,鸟路出人寰。
佛远无新供,僧闲自古颜。
寒泉生石井,垂茑翳松关。
不缘残照敛,唱咏未言还。
在天湖的高台殿宇中,远离尘世的喧嚣,鸟儿飞出的道路不再有人迹。
佛教的供品早已没有新意,僧侣们在这里显得悠闲,面容如古老的颜容。
冰冷的泉水从石井中涌出,蔓藤轻垂,松树遮挡了入口。
不因夕阳的余晖而收敛,吟唱的声音似乎未曾说完就已归去。
姜龙,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及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以闲适的心态面对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登天湖山》是姜龙在一次游历天湖时所作,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高远的台殿与清幽的环境,展现了他对佛教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
《登天湖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高山之巅俯瞰天湖,心中生发出的宁静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开篇“天湖台殿迥,鸟路出人寰”,诗人站在高处,周围环境的空旷与清幽使他感到与世隔绝,鸟儿飞出的路径更是象征着自由和无羁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佛远无新供,僧闲自古颜”,诗人通过对佛教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状态的赞美,佛教的供品虽无新意,但僧侣的安闲却透出一种古老的智慧与宁静。这种生活方式与当今物质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寒泉生石井,垂茑翳松关”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之美,泉水从石井中流出,青藤垂挂,松树遮蔽,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意象生动,令人心生向往。
最后一句“不缘残照敛,唱咏未言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流露,夕阳虽已西沉,但诗人的吟唱仍未结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高远的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中“天湖台殿迥”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寒泉生石井”中的“寒泉”象征什么?
诗人的心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