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5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作者: 刘禹锡
樽前花下长相见,
明日忽为千里人。
君过午桥回首望,
洛城犹自有残春。
在酒杯前、花下,我们一直相聚,
明天你却要去千里之外的人间。
你经过午桥回头望,
洛城依旧留有春天的余影。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柳泉,唐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诗、文、赋,尤其以诗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好友杜录事赴蕲州之作,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惆怅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春天将尽的时节,增强了离别的感伤氛围。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是刘禹锡在送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朋友之间的欢聚场景,通过“樽前花下”描绘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暗示他们在美好的春光下共饮欢谈。接着,诗句“明日忽为千里人”则突显出离别的突然与无奈,朋友即将远行,使得这份友情显得更加珍贵与脆弱。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导读者的视线转向午桥,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朋友即将离去,回首望向洛城,诗人用“犹自有残春”来形容春天的余韵,既是对春天的留恋,也是对未来无常的感慨。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残春则暗示着离别后的孤寂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春天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春日美景与人情冷暖交织的画卷,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突出离别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的“樽前花下”指的是什么场景?
A. 喝酒聚会
B. 祭祀场合
C. 工作场所
“明日忽为千里人”中“千里”形容的是:
A. 路途遥远
B. 朋友的身份
C. 离别的时间
诗中提到的“午桥”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离别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对你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