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时间: 2025-05-20 05:16:16

诗句

方穷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

触石起云能沛雨,不应长作旱雷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5:16:16

原文展示:

方穷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
触石起云能沛雨,不应长作旱雷看。

白话文翻译:

在这首诗中,诗人提到蔡择向唐举请教,但未能遇到邺侯,因此感到有些懈怠。诗人认为触动石头就能引起云彩,带来雨水,不应该长时间地只期待旱雷的出现。

注释:

  • 方穷:意为“正处于困境中”。
  • 蔡择:指的是蔡邕,东汉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 唐举:唐代的一位文人,可能指的是唐代的名士。
  • 邺侯:邺城的侯爵,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权贵或名士。
  • 懒残:意为懈怠,心情消沉。
  • 触石起云:比喻通过某种努力可以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
  • 旱雷:指的是干旱时的雷声,暗示无用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孟弦,号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冬,显然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古人故事的引用,以表露自己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作,借古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所提到的蔡择与唐举之间的对话,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触石起云”的意象,展现了潜力与希望,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努力追求变化,带来新的希望。最后一句“不应长作旱雷看”则是对消极等待的警惕,鼓励人们要主动寻求改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穷蔡择问唐举:此句描绘了蔡择在困境中的求问,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对智慧的渴求。
  2. 未遇邺侯逢懒残:表达了因未能遇到权贵而感到失落,暗示了对机会的期待与失望。
  3. 触石起云能沛雨:比喻通过努力可以带来改变,象征着希望。
  4. 不应长作旱雷看: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无用的期待,而是要积极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触石起云”比喻努力带来的变化。
  • 对仗:句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旱雷”象征着无效的期待,表现了诗人的态度。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在逆境中的希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要努力去追求改变,而不是消极等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蔡择:象征对古人智慧的追求。
  • 邺侯:象征权贵与机会。
  • :象征希望与变化。
  • 旱雷:象征无用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这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失落
    B. 愤怒与失望
    C. 快乐与满足

  2. 触石起云能沛雨中的“触石”象征着:
    A. 坚持努力
    B. 消极等待
    C. 拜访权贵

  3. 诗人用“旱雷”来比喻什么?
    A. 有效的期待
    B. 无用的等待
    C. 努力的结果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诗与陶渊明的作品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皆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安逸,而洪咨夔则强调在困境中追求改变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名篇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买陂塘·俞阶青为作山塘秋泛第二图,用旧作韵 买陂塘 久雨初停 买陂塘 其二 买陂塘 赋得白荷花瓣四首 其一 买陂塘 听雨 买陂塘 自题《双溪词》 买陂塘 由海日所回高坡经大云寺,正值琼城一带刺桐花开,即景呈金门夫子。 买陂塘 题明水小影 买陂塘 其二 浣桐书来,赋答 买陂塘 其一 重阳后,浣桐挈子女之连城,寄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弥合 纨绔子弟 谋虑深远 真开头的成语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镂金错彩 馬字旁的字 高下在手 丿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无补于世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钱神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虽有搞暴 上阳人 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