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咏豆花》

时间: 2025-05-23 13:10:27

诗句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

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10:27

原文展示:

自咏豆花
作者: 陈黯 〔唐代〕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
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

白话文翻译:

这豆花的美丽,玳瑁的光泽是无法比拟的,斑犀的华丽也不足以增色。上天似乎对于这豆花的外貌并不满,故而让她的容颜如同妆花般,满面都是装饰的花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玳瑁:一种名贵的海龟,壳色斑斓,象征美丽。
  • 斑犀:指斑点的犀牛,皮肤光滑,象征珍贵。
  • 天嫌:天意不满。
  • 妆花:装饰的花样,指外表的修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提及玳瑁和斑犀,暗示了美的标准与自然的审美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多描写风景与物象,以细腻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闻名。

创作背景: 在唐代,豆花不仅是一种美食,也象征着纯真和美好。该诗反映了诗人对事物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含蓄,通过对豆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玳瑁”“斑犀”作比较,强调豆花的美丽难以与这些名贵的物品相比,表现了诗人对豆花的狂热喜爱和对外在美的质疑。接着,诗人用“天嫌未端正”来表达对豆花外形的不满,似乎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审美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满面与妆花”,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豆花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玳瑁应难比:豆花之美,难以与名贵的玳瑁相提并论,强调了其独特的美。
  • 斑犀定不加:即使是光滑的斑犀,也无法增添豆花的美丽。
  • 天嫌未端正:上天似乎对豆花的形态不满,反映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 满面与妆花:豆花的外表如同华丽的装饰花,增加了其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豆花与玳瑁、斑犀作比较,突出了豆花的美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豆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审美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对美的渴望与自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花:象征纯真、美好。
  • 玳瑁:象征珍贵、美丽。
  • 斑犀:象征华丽、稀有。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美的追求与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玳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努力
    C. 悲伤
    答案:A

  2. “天嫌未端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意
    B. 不满
    C. 无所谓
    答案:B

  3.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豆花
    B. 玳瑁
    C. 斑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清平调》:同样描写美的诗作,展现了对美的赞美。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黯的《自咏豆花》和李白的《清平调》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物象的描述,后者则强调人对美的向往和赞美,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岩起晓晴 次韵旸叔见示伽陀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 一寸金(尚书生日光州作。光州芍药甚顺,尚书为品次图之,故未句云) 仪真道中 其三 次韵康平仲侍郎丛丞相张公登倚云停二首 晋康郡侯面人曾氏挽诗二首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与公晔饮西山坐上再和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发尽竖 力字旁的字 牲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凵字底的字 戛玉敲金 走旁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 囊贮 卝字旁的字 短后衣 驰风骋雨 而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枪刀剑戟 目开头的成语 带礻的字有哪些?带礻的汉字大全 出世离群 染神乱志 相字的拼音详解_相字的正确发音与写法 包含贷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