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仪真道中 其三》

时间: 2025-05-13 02:43:22

诗句

旋捣香粳炊玉粒,饱肥鲜鲫鲙银丝。

他年虚费太官粟,到得江头已恨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43:22

原文展示:

旋捣香粳炊玉粒,
饱肥鲜鲫鲙银丝。
他年虚费太官粟,
到得江头已恨迟。

白话文翻译:

将香软的米捣成细粉,煮成如玉般的米粒;
用饱满鲜美的鲫鱼做成银丝般的鱼片。
往年在京城白白浪费了太多的米,
现在一到江边,却已感到时光流逝的惋惜。

注释:

  • 旋捣:迅速地捣碎。
  • 香粳:香软的稻米。
  • :煮、蒸的意思。
  • 玉粒:形容米粒洁白如玉。
  • 饱肥:形容鱼肉丰腴美味。
  • 鲫鲙:指用鲫鱼做的鱼片。
  • 银丝:形容鱼片细长如丝。
  • 太官粟:指官府的米,形容奢侈的浪费。
  • 江头:指到达江边,意指旅行或归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美食、美景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生活的雅趣与闲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他在江边回望过去,感慨时光流逝,尤其是对过去奢侈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惋惜。

诗歌鉴赏:

《仪真道中 其三》以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食物的珍视,同时也透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反思。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丰盛的食物,米饭的细腻与鱼片的鲜美,勾勒出一幅舌尖上的美味画面。这里的“香粳”和“鲫鲙”不仅是美食的呈现,更是诗人在细致生活中体会到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然而,转折的后两句则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诗人以“太官粟”来反思自己曾经的奢侈,表达出对于往昔虚度光阴的惋惜。整体上,诗作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旋捣香粳炊玉粒:描绘了诗人准备美食的情景,捣碎的米粒洁白如玉,表现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2. 饱肥鲜鲫鲙银丝:用饱满的鲫鱼做成的鱼片,细腻、鲜美,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对美食的热爱。
  3. 他年虚费太官粟:反思往年在京城的奢侈生活,感到对时间的浪费。
  4. 到得江头已恨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已然无法挽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粒”比喻米饭的洁白。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有生活的美好,也有对过去的反思。
  • 排比:通过对美食的细致描写,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粳: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丰盛。
  • 鲫鲙:代表着诗人对美味的渴望和享受。
  • 江头:象征着人生的归宿和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美食有哪些?
    • A. 鲫鱼
    • B. 鸡肉
    • C. 米饭
    • D. A和C
  2. 诗人对过去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满足
    • B. 惋惜
    • C. 忽视
    • D. 愤怒

答案:1. D,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弥逊与苏轼的诗作都体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但李弥逊更偏重于细腻的生活场景,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政治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李弥逊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子·与诸年少论缠足 江城子 沙随感旧 江城子 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 江城子 江城寄内 江城子 前作五月十二日寿万拙齐词,意有未 江城子 江城子 赋牡丹(原无题,据凌张诸本补) 江城子 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事开头难 羊字旁的字 峻法 韦字旁的字 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包含门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盲风怪云 流荡忘反 如拾地芥 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坚结尾的成语 出乎意外 完劲 弓字旁的字 一是一,二是二 夸多斗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