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04
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
白居易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曾经隐居生活的怀念与无奈。泉水和石头依然存在,树林稀疏,僧人也稀少。曾几何时,我告别了水阁,今晚却在云间的门扉下宿泊。随意地献上《长杨赋》,却是虚掷了薜荔衣。最终却是一事无成,白头归去,满心的惆怅与无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常常描绘社会百态和个体情感。白居易一生致力于政治和文学,曾任多种官职,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贯穿于他的创作中。
《重题》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种种波折,愈加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过往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这首《重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歌开篇以“泉石尚依依”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恬淡的自然环境,然而,接下来的“林疏僧亦稀”则暗示了环境的冷清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紧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辞别水阁的情景,而今却在云间的门扉下宿宿,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与自嘲,似乎在表达对往日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力感。最后“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则是全诗的总结,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尽管经历了许多,却仍未能实现内心深处的愿望,最终只能以白头归去收场,充满了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白居易一贯的风格与深邃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寻。
诗中提到的“泉石”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喧嚣的城市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答案:a
“林疏僧亦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与繁华
b) 孤独与清冷
c) 喜悦与兴奋
答案:b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寻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与《重题》同样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
李白《静夜思》
同样表现出对过往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但风格更为豪放与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