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56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白居易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十年前我与您相识,
曾用秋竹作为比喻,您孤傲而笔直。
内心相通无间,外界纷争无穷。
我们共同守护竹子的情怀,任凭风霜也无法侵袭。
起初我厌倦了梧桐树,秋天来临时它便改了颜色。
不喜杨柳的柔软,春来时它无力而软弱。
怜惜您离开后,看到竹子总让我想起您。
因此我在庭院旁栽种竹子,想让您常在眼前。
如今你我分隔两地,您在南方我在北方。
吟诵我赠送给您的诗篇,心中情感深深涌动。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与政治家。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与友人元九相识十年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怀念。新栽的竹子不仅是对友人元九的思念,更象征着两人之间坚韧而真挚的情谊。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与诗中的情感相得益彰。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理解与珍惜。诗人以竹子为媒介,回忆起和友人元九的相识和相知,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感。诗中“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一句,生动地将竹子与友人的品格联系了起来,既突出了竹子的高贵和坚韧,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性格的欣赏。
在“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中,诗人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牵挂和情义是不会改变的。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对其他植物的态度则是对比手法,表现出他对竹子和友谊的独特偏爱。
最后,诗人感慨于两地的分离,尽管相隔千里,但通过吟诵诗作,彼此的情感依然如故。这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间与空间挑战的思考,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体现了白居易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敏感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友谊的深刻理解与珍视,表现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真正的情感始终存在于心中,反映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用什么植物比喻友人的性格?
A. 梧桐
B. 杨柳
C. 竹子
D. 梅花
诗中提到诗人和君分隔的方向是?
A. 东西
B. 南北
C. 上下
D. 左右
诗中“心恻恻”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