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陈颖仲赴省闱》

时间: 2025-07-12 06:30:41

诗句

木末挥斤玉未镌,清姿直节已飘然。

诗书插架嗤三万,文字撑肠富五千,笔下行看吐黄绢,选中应喜探青钱。

管城自有封侯相,得路功名且着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6:30:41

原文展示

送陈颖仲赴省闱
作者:李弥逊
木末挥斤玉未镌,
清姿直节已飘然。
诗书插架嗤三万,
文字撑肠富五千。
笔下行看吐黄绢,
选中应喜探青钱。
管城自有封侯相,
得路功名且着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学子前往省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虽然木材的末端挥动着斧头,却仍未雕刻出美玉,暗示着诗人对年轻人尚未成才的感慨;接着赞美了学子的清雅风姿和坚定品格,认为他已然出众。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诗书丰富,文字饱满,暗示着学子的学识渊博。然后提到笔下能写出美妙的文章,若能被选中,必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与喜悦。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前往管城(即朝廷)必定有机会获得封侯的荣华,叮嘱他在路上努力拼搏,争取功名。

注释

  • 木末:指树木的末端,象征尚未成材的年轻人。
  • 挥斤:使用斧头,形容努力雕刻的过程。
  • 玉未镌:美玉尚未雕琢,暗示潜力未被发掘。
  • 清姿直节:指优雅的气质和坚定的品行。
  • 嗤三万:形容阅读的书籍数量多,三万表示极大。
  • 撑肠:形容文字充实,肠胃充满,意指学识丰富。
  • 吐黄绢:形容书写的文章如同黄绢般美丽。
  • 青钱:指科举考试中的名利。
  • 管城:指朝廷,表示功名之地。
  • 封侯相:封为侯爵的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士人的理想与奋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士人心态。李弥逊的诗作常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对知识与功名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送别友人陈颖仲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之际。作为士人,陈颖仲的前途与命运寄托于考试,李弥逊以此诗表达对他前程的祝福与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与士人对功名的渴望。

诗歌鉴赏

《送陈颖仲赴省闱》是一首充满激励和期许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弥逊对友人陈颖仲的美好祝愿。开篇以“木末挥斤玉未镌”引入,既表明了年轻学子尚未成材的状态,也暗示了未来潜力的巨大。接下来的“清姿直节已飘然”则称颂了陈的品行与气质,显示出诗人对其深厚的信任和期望。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诗书插架嗤三万,文字撑肠富五千”传达了陈颖仲的学识之广,表现出士人对知识的崇尚与追求。最后四句则进一步鼓励陈颖仲,寄托了对其未来成功的期待,强调了功名的荣耀与实现梦想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奋斗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表达的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李弥逊通过这首诗不仅为友人送行,更是对当时士人阶层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表现出对科举制度与士人命运的深刻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末挥斤玉未镌:树木的末端虽被斧头挥动,但美玉尚未雕刻,象征年轻人尚未成才。
  2. 清姿直节已飘然:形容陈颖仲的气质与品行,已然引人注目。
  3. 诗书插架嗤三万:比喻书籍丰富,表示其学识渊博。
  4. 文字撑肠富五千:文字内容充实,形容学识的广泛。
  5. 笔下行看吐黄绢:写出的文章如同黄绢般美丽,象征文采斐然。
  6. 选中应喜探青钱:若能被选中,必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7. 管城自有封侯相:朝廷中必有机会获得封侯之荣。
  8. 得路功名且着鞭:努力争取功名,奋力拼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末挥斤”比喻年轻人的努力;“吐黄绢”比喻美丽的文章。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三万”和“五千”强调学识的丰厚与渊博。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年轻学子的激励与祝福,表现了士人对知识与功名的渴望,传达出努力奋斗、追求理想的积极向上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末:象征年轻人的起步阶段。
  • :象征未被发掘的潜力。
  • 清姿直节:象征高洁的品行与气质。
  • 诗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丰厚。
  • 黄绢:象征美丽的文章与才华。
  • 青钱:象征科举带来的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的《送陈颖仲赴省闱》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友人的祝福
    • B. 对自然的描写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追求
  2. 诗中提到“木末挥斤”是指什么?

    • A. 成熟的树木
    • B. 年轻人的努力
    • C. 美玉的雕刻
    • D. 斧头的锋利
  3. “清姿直节”形容的是谁的特点?

    • A. 诗人自己
    • B. 陈颖仲
    • C. 其他士人
    • D. 自然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王之涣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在送别友人时表达了对未来前途的期待与祝福,和李弥逊的情感基调相似。

通过对比,王勃的诗歌更强调离别的感伤,而李弥逊则更突出对友人的激励与期望。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功名的追求,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了解宋代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解析与欣赏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夫石 和江秀才献花三首 赠欧阳叔弼学士 赠周秀才二首 蝇虎 归雁二首 老柏三首 送刘主簿 次韵秦觏听雁闻鸡二首 和张奉议赠舅氏庞大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夕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鱼跃龙门 许是 偷懒耍滑 席结尾的成语 包含梓的词语有哪些 一举千里 驱合 绞丝旁的字 办济 四季 耳边厢 舟字旁的字 策马飞舆 熟开头的成语 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